<>有关夫妻的谚语老话很多,像夫妻没有隔夜仇;知冷知热是夫妻;夫妻多恩爱,神仙也不怪等等。夫妻间还有“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这些谚语和老话,就像一面面镜子,如同一句句宝典,神鞭仙棍般地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了夫妻情感中的座右铭和天平秤。如果要用这些来对照、衡量我的爸爸妈妈,他俩之间有夫妻恩爱,有战友情意,当然也跟绝大多数家庭一样,也有锅碗瓢勺磕磕碰碰的时候。
记不清哪位名人曾这样说过,女人的一生就是一部爱情的历史。不错,在妈妈的眼中,丈夫的优点很多,就像那盘根交错的树根一样,一直维系着这棵“大树”的稳定和昌盛;在妈妈心浪如潮的情感中,频频拍击着她那欣慰的堤岸,留下那一串串夫妻之间如影随形、通情达理的生动故事。
妈妈是幼教工作者,经常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而且讲得有声有色、楚楚动听,很快就能让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兴趣盎然起来。但听妈妈给我讲她过去的故事时,却是另一番情景了:她那成熟的心态和老成的话语,带着幼儿园主任的领导口吻,有条理、有层次、出口成章,仿佛字里行间里给人以坦诚和信心,还有她那情深意重、如歌如泣的人生。
常言道:不理家务事,不知生活难。在妈妈人生的词典里,家务事的辛苦和繁忙,牵挂孩子的心血和冷暖,还有她那日常上班的工作,多重压力哗哗啦啦地迎面袭来,无时无刻地呈现在妈妈的脑际里,就像朦朦胧胧的雾雨浸透了她的心一样,感到湿漉漉、潮乎乎的,一刻不想都不行。
正因为有这种多重压力,妈妈的情感常常需要丈夫的支持和帮助,去抚慰她那颗辛苦而又繁忙的心。记得父亲当师参谋长时,家里发生了一件令妈妈头痛的事儿,弄得她既着急又无奈,焦灼的心里布满了愁绪。妹妹崔虹小时候脚上长了好几个鸡眼,形如黄豆那么大的硬斑,呈圆锥状,嵌入皮中,走路时常常因磨擦或压迫疼痛。
妈妈也尝试着用热水泡足,贴膏药等办法去鸡眼,效果都不太理想,可谓是,心急如焚无处觅,茫茫然然愁云浓。苦心人,天不负。经四处打听,同事推荐,妈妈听说开封市有位治鸡眼的大夫很有名气,不论是中药贴敷,还是做手术,手到病除,愈后效果很好。
妈妈把这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欣喜,盼望能为女儿早些治好鸡眼的心情,来得是那么迫切!那么火急!他专门请了假,来回背着女儿,步行十几里路,和妈妈一道为女儿寻医治病。
那时,从空军大院到市里的路很不好走,一路尘土,一路泥泞,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父亲背着女儿,弯弯绕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尽心竭力、毫无嫌累之感觉。望着丈夫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妈妈心里是一阵感激、一阵谢忱,他不愧是孩子他爹,深深地被丈夫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1958年,是爸爸妈妈结婚5周年的日子,父亲的家乡发生一件令人心急火燎、迫在眉睫的事情。父亲有个侄儿叫崔卫华,在江苏东台老家务农。他的命也挺苦的,从小丧父,15岁时亡母,只留下他茕茕孑立一人,一半参加生产队劳动,一半靠吃救济度日。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得了伤寒病,持续高热、腹痛、身体虚弱、骨瘦如柴,已经到了奄奄一息、可怜兮兮的程度。
处于同情和怜悯,还有父亲是战斗英雄,涉及军民关系的缘故,有人写信把情况告诉了父亲。信的大概意思是:崔卫华得了伤寒病,公社缺医少药,有些药买不起,救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再不对症下药、积极治疗的话,崔卫华的生命就危险了。
信的最后,还一连用了几个感叹号,让人感到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就像那一支支出弓的箭儿,嗖嗖地命中靶心:“快快!快救救他吧!他的生命随时都会结束!眼下救人最要紧!”
爸爸妈妈看到信后,心情都万分焦灼,犹如天空响起一声霹雳,大雨便像瓢泼似地降下来:崔卫华是父亲在家乡唯一最亲的人。他孤苦伶仃,还未成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不能完全自己照顾好自己,如果不帮帮他,他很难迈过这道生死攸关的坎儿,等到的只有噩耗死讯。再则,地方的同志已经尽力了,来信说明了情况……这里的担当和责任,与父亲也有关连了……
妈妈见丈夫满脸露着焦虑,苦兮兮的眼神里流淌着愁绪,不禁动员说:“要不然的话,你带些钱回去一趟,看看卫华。”
父亲思忖片刻,摇摇头说:“现在部队很忙,抽不出身来。你替我给公社领导写封信,给他们寄去500元钱,救救这孩子。”
“怎么写呢?”妈妈问。
“写的诚恳些。就说部队工作很忙,脱不开身,他们会从支持部队建设方面考虑这事的,要比我回去一趟效果更好些。”父亲考虑问题很细致,也很全面,知道这样做比较妥当些。
“好吧。”妈妈能理解父亲这些话的意思。
当天晚上,夜灯下的妈妈,文静的脸上泛着焦炙,露着深思,文字流畅地写着信。她以父亲的名义,向江苏省东台县富安公社写的一封信。信中,她以至诚的语气、真率的文笔写道:“收到来信,焦急万分,我本想请假回去一趟,但由于部队战备训练任务很忙,请不下假来,只好给您们写封信,希望公社能尽量挽救崔卫华的生命,我不甚感激……现寄去500元钱,作为给崔卫华治病的钱,请查收。”
妈妈还在信中谈到父亲几年前回家乡探亲的感受,文字虽然简略,但情感真诚厚重,书写了父亲对家乡的系念之情和敬重之意。妈妈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们沟通感情,拉近敦亲睦邻的友好关系,让他们重视这封信和这件事。果真如此,公社领导收到信和钱后,从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角度考虑,全力救治崔卫华,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使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又有了生机和活力。
还有一件事,是父亲帮妈妈解忧的事,让妈妈颇感温暖和谢意。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山东潍坊市工人文化宫工作的大姨牟晓岚来开封时,看中了位于开封鼓楼街的大众影剧院。这座影剧院始建于解放初期,1972年重建,能容纳观众千余人,分上下两层,是当时开封最好的影剧院。
若是你在这里看电影或看戏,宽阔的空间,理想的音响,整齐的排椅,会给你留下舒适惬意的感觉和印象。大姨很想在山东潍坊市建一座类似开封大众影剧院的工人文化宫影剧院,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想归想,建归建,大姨抱着渴望的心情,曾去开封大众影剧院跟别人谈过这事,人家一口就回绝了,主要是图纸、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事,涉及到好几家单位,哪一株香烧不到就不行,弄起来挺麻烦的。
面对出师不利的遭遇,丝丝的忧伤,缕缕的苦涩,不期而然地从大姨心中掠过……这是秋风萧瑟的凉意,这是暮色沉沉的淅沥雨……大姨期盼的心境一下子凉了半截,都使她失去信心了。
大姨把这事对我妈妈说后,妈妈能从大姨说话的口吻中感受到她急需的心情和失望的凉意,这种灰心与祈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一半是暖,一半是冷,深深地触动了妈妈的心。妈妈很想帮帮大姨,抚慰她那颗企盼而又冷却的心。再说,就算办不成这事,他们也尽心尽力了,大姨也会心存感激的。当天,妈妈就把这事对父亲说了:“小岚对开封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帮帮她吧。”
“好,试试看吧。”父亲能理解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即刻就答应了。父亲把这事给伞兵师营房科的张科长说了。张科长因部队营房之事,曾与开封市房管局和设计院有过来往,他欣然答应下来。
张科长办事很内行,也挺有本事,他不仅搞到了开封大众影剧院建设和重建的所有设计图纸,还专门请开封参与大众影剧院设计的工程师去山东潍坊指导建造工作,使大姨和她单位的领导非常满意。这正是:恰逢忐忑作难事,得人得路得本事。
类似这种爸爸妈妈互敬互助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别看有些事小,却能伤筋动骨,牵心连肺……爸爸妈妈都非常注意这方面的事,就像苗圃里辛勤耕耘的园丁,精心呵护照料着树苗,锄草、培土、施肥、灭虫等,样样都不少,冀望树苗能茁壮成长,经得起风霜雪雨,经得起雷鸣电闪,赢得属于他(她)的那片绿荫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