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站起身来来到第二个石柱,只见石柱上刻着“儒家起于齐鲁兴于秦,然有言道胜极则衰,儒家虽为教化世人却也难逃此律,更有甚至为世上权贵所用,门下弟子沾染世俗忘却本心为人利用,石盒中之物可拨乱反正重回教化,但万事皆有正反因果,后世弟子当慎用之。”来到最后一个石柱前,石柱上再无长篇大论只有四个字“生死存亡”可这四个字却比千言万语如重锤击打在李斯心头。
回到先前第一个石柱,只见石柱上石盒已然开启一半其内空空如也,显然石盒内的东西已经被取出,石盒前台面上一行小字“公孙殃蒙难开启”,“公孙殃”这个名字让李斯心头一颤,在秦何人不知公孙殃其人,大秦之所以有如今景象之所以一统天下,公孙殃绝对功不可没。然而公孙殃也是最负争议之人,是功是过无人论及,历代秦王也不愿过多提及,这个名字不知何时已经成为秦王的禁忌也是整个秦国的禁忌。“难道当年公孙殃之事儒家也曾经参与其中?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后世儒家典籍中重来没有提及当时之事?这其中究竟还有多少隐秘?”李斯心中有如睛天霹雳,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一段公案背后还有儒家的影子,儒家当年究竟做了什么,究竟是好是坏,儒家讲究刚正修习浩然之气为何重来不曾提起。
想不出所以然李斯不再纠结,快步来到第二个石柱之前,与先前一样,石柱上的石盒已经开启,盒内并无他物。李斯四下寻找,在石盒边一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行小字“儒家入主朝堂开启”,“看来一切都在祖师算计之中,似乎儒家一路走来都被一步步安排妥当。”李斯不由想道。望向最后一个石柱李斯停下准备上前的脚步,如果一切都在祖师算计之中那么最后一个石盒中又将是什么,想到石柱上刻的“生死存亡”四个大字李斯不知为何不敢上前一步。
李斯回过头来看着荀子道:“老师,难道儒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吗?如今虽然说对儒家有些不利,但毕竟我儒家弟子众多,当今陛下也对儒家颇为信任。”荀子摇了摇头道:“李斯,你不妨上前看看再说。”李斯点了点头迈步来到最后一石柱之前,石柱上石盒安然躺着,明显未曾开启。李斯放眼望向石盒边,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鬼谷出天地变,鬼谷子见人皇开启”李斯心中巨震,“人皇,秦统一华夏不正是人皇吗?而前些日子嬴政微服出行,虽然未说明去向但身为丞相的他还是得到了些消息,从消息上看嬴政不正是前往鬼谷面见鬼谷子了吗?”想到此处李斯大惊,荀子已经来到近前拍了拍李斯的肩膀道:“这便是当你说起陛下鬼谷一行后我带你来此的原因,好了不管如何开启石盒再说。”李斯点了点头将目光落在石盒之上,缓缓伸出双手李斯将石盒拿在手中,石盒入手十分沉重也不知是他本身的重量还是给李斯心中带来的负担。
深吸口气李斯缓缓将石盒打开,石盒内平躺着一卷竹简,也不知何时书写,整个竹简已经变了颜色显得格外古朴厚重。将竹简从石盒中取出递给一旁的荀子,将石盒重新放回石柱之上。荀子接过竹简借着石屋内的烛光观看,李斯将石盒放回原处后便紧紧盯着荀子脸上的变化,荀子看着竹简,先是震惊后是痛苦,到了最后是不由自主的抽搐,苍老的脸上道道皱纹随着抽搐显得格外狰狞格外苍老。
过了许久,荀子将竹简递给李斯叹了口气道:“你自己看吧。”李斯接过竹简缓缓打开,只见上方开篇写道“作为儒家创始之人,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后世弟子打开此竹简,当此竹简开启便以为着儒家面临灭顶之灾,而此灾难却无法避过只有承受。”李斯惊讶莫名继续往下看去“儒家言论将涉及帝威,帝威之下儒家无力抗衡,我不忍看儒家覆灭但又无法阻止,为今之计只有令儒家遁出世外远离朝堂,希望能给儒家留下根基。万千典籍被付之一炬,无数儒家弟子惨死,这已然无法避免,尔等万万不可强求否则将会给整个儒家带来更加大的灾难。尔等需尽快选出弟子遁入山林为我儒家留下根基待日后,万事需有牺牲不必在意一时,更加不可意气用事,万事依简而行不可差错,切记,切记。”
李斯看完竹简,荀子已经拿起烛台来到石屋门前低声道:“走吧。”说着迈步出了石屋沿着石阶向上而去。李斯不知该如何是好,见荀子离开连忙将竹简放在石台之上快步跟上。两人出了地洞,荀子拉动画像后机关,整个竹屋一阵晃动,地洞中无数巨石落下顷刻间已经将整个地洞彻底封死。李斯见地洞封死不由大惊道:“老师,您这是。”荀子苦笑一声道:“石盒已然开启,此处还有什么意义吗,就让它随着儒家消失吧。”说完出了竹屋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斯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得默默的跟随在荀子身后离开竹屋来的前院。依然是前院的凉亭,而此时却多了个惆怅的身影,沉默许久荀子才道:“李斯,你是我最为看重的弟子,以后儒家便交给你了。”李斯闻言一惊忙道:“老师何意,难道要舍弃弟子吗?老师乃是儒家家主万万不可有事,儒家还需老师,有老师在儒家便还有希望。弟子身为陛下身边近臣,就算无法规劝陛下也可为我儒家避祸争得一些时间,老师带领一众弟子避祸为妙,儒家不能没有老师,儒家的未来就拜托老师了。”荀子苦笑摇了摇头道:“我老了,这副残躯维持不了多久了,可你还年轻日后儒家还需要你带领。”不等荀子说完李斯站起身来深施一礼道:“弟子蒙老师教诲当知尊师重道之理,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怎能眼看老师赴死,这万万不可,此乃其一。弟子身为大秦帝国丞相,关乎重大,一旦弃儿远去陛下定然震怒,难免牵连儒家弟子,反之就算无法挽回也可为我儒家争取些时日,此乃其二。弟子蒙老师教诲,一身所学无比出至儒家,但论学识弟子不敢受命,张良便比弟子强上许多,此乃其三。综上三点弟子当以儒家未来为念,还请老师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