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年。
“我有一点苦恼,我觉得自己好像永远活在十四岁。”
“没有长大……”
“我会用那个年龄的自己去思考问题和行为处事。”
“哈哈哈……是不是有点好笑?”
“我觉得自己有病,其实我知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我总是纠结这个问题。我总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了,我很想自己长大,我说的是心理年龄。可是,不管我多努力,我还是像个小孩。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我担心自己不健康,我怕自己会得上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什么的。”
二十三岁的我,抱着怀疑自己有间歇性抑郁症的想法,一个人偷偷跑去医院检查。我的笑点很低,我觉得自己的做法很好笑,对于回答医生问题的我,更觉得好笑,这种游戏心态让我一直无法认真的回答问题。
“孩子,抑郁症可不是谁都能得的。”医生说。
心情豁然开朗,心想回家该吃吃该喝喝吧!
跟着我轻松的和大夫聊了一会儿。
我看大夫在病历上写着:初步怀疑ptsd,建议检查xxxx。
我问,“这是什么?”
“创伤后应让我也觉得自己或许真的是小题大做了。
糟了!不用治疗也就是说我没病。可是我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第一次听到创伤后应,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aticstressdirder;ptsd)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有时候被称之为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aticstressreaction)以强调这个现象乃经验创伤后所产生之合理结果,而非病患心理状态原本就有问题。
我比较喜欢“而非病患心理状态本身就有问题”这句话。
相比之下,少数创伤幸存者经历了一种剧烈的自我意识瓦解,这种意识瓦解状态指的是灾难幸存者转入了自己组合的意识流以及自己合成的大脑功能中。除此之外,如果个体出现了幻觉重现的症状、显著的焦虑或者警醒症,并且试图逃离(避免)能让他想起灾难经历的任何事情(甚至包括思想),这被称为“急性应况下,50%的创伤幸存者会遭受“急性应激障碍”,并且随后凸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迹象。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ricanpsychiatryas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58%,女性约是男性的倍。德国研究结果为人群总体患病危险性仅为13%,而阿尔及利亚研究结果显示高达374%……
数据是自己查来的,虽然我不知道这些数据能代表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创造一起事件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概率,能得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一样。很不巧的,我都赶上了。它在事件发生的最初的几年里表现的非常明显,是我被遗忘的青春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受伤不是一个人的自我意愿,每个人都承受过或多或少的疼痛,在时间的流逝中,其实疼痛已经散了,只是人们牢牢记住了这个感受,每当接触到可能诱发类似结果的时候,心底就会出现一个危机警告,远离、撤退、抵制、攻击……其实躲避创伤是人的一种本能,只不过大家的选择方式五花八门,而我,选择了最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