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与快滴合并了,两家在阴历7月7日这天宣布,被称作情人节攻略。
易行打车CEO余双鹏及快滴打车CEO吕川炜同时担任联合CEO。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可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
实际也是如此,这种联席CEO制度在公司内部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
吕川炜就将所持有快滴股份都卖掉,从此淡出易行与快滴。
实际上,无论是余双鹏还是吕川炜,都没想过,一个估值超百亿美元的互联网新贵企业,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缔造出来,这在从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创业俩字,写出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就像在晚上推开一扇门,外面漆黑一片,你不知道沿途有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只能走下去,无法回头。
其过程基本可以类比成游戏内,你在无视野的野区瞎逛,也不知是能打到BUFF,还是在草丛内被几个猥琐大汉伏击。
只有陆炎,早早看清大势走向与发展,在合适的时间,投钱、入局、招人。
实际上,一个人想成功,光有眼光还不行,还得有能力,以及运气。
原来的滴滴CEO程卫就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像刘皇叔一般,特别会招揽人才。
令一时空,他也是一个狠人,83年出生的80后,不到三十岁,就做到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
然后在所有亲戚朋友的反对下,自主创业做网约车。
那会智能手机刚刚兴起,4G还未商用,支付宝在手机端,也不是特别流行。
可他还是从光明的阿狸出来,一头扎创业的黑暗森林中。
产品不行,不懂技术,推广艰难……!
如果不是2012年冬天的大雪,也许就没有滴滴了。
实际上,13年、14年的冬天,北方下雪都不多。
程卫后来回忆这段经历,都有些后怕。
但程卫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在组团队。
创业之初,他去请教阿狸的关明生要怎么做。
那位是阿狸老臣,2000年就加入公司,只比蔡淙信晚一年,是阿里的首任COO(首席运营官),后来任CHO(首席人才官)。
关没给程卫讲别的,就讲了马耘是怎么组建团队的。
说:你看《三国演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讲他们如何加盟的。怎么找到他们,怎么判断他们。
后来,程卫就把40%的精力,都花在招聘上。团队组建后,怎么打动他们,怎么融合,又占据了他全部工作的80%。
程卫招揽的第一位悍将,是张箔。
因为他和投资人王罡都不是技术出身,所以找了一位技术合伙人,慷慨地给了对方30%的股份。
后来,发现这人的技术完全不行,差点因为技术短板被淘汰。
之后很偶然的机会,才请到在千度做研发经理的张箔,有了合格的CTO(首席技术官)。
后来,人们评价滴滴的成功因素为:阿狸的人、千度的技术、企鹅的钱。
技术方面,指的就是张箔和他领导的团队。
而招揽柳清的过程,就更传奇了。
首先,高薪。
程卫对柳清说:你原来在高盛的工资是400万美元,你过来以后,滴滴一半的工资给你,剩下一半我们其他人分。
柳清非常犹豫。
招揽人才嘛,能谈的,无非就是梦想与金钱。
除了极高的工资收益,程卫又邀柳清一起去西藏。连同滴滴的高管一行八人,一天一夜开了1700公里。那一天,八个人在酒店吸了3000多块钱的氧,才缓过来。
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程卫哭了,说想着一路,也许就是创业路吧,我把命交给兄弟们,我信任兄弟……!
如果说,另一时空程卫的创业路,艰难坎坷好似刘备。
那这一世,陆炎名下多家公司创业开局,就如袁绍开基立业一般,走的相当顺畅。
毕竟这人啊,不是差事,就是差钱。
陆炎不差钱,就能找来很多不差事的人。
程卫费劲艰辛,才能找到合格的CTO。而陆炎,有系统的“天助模式”,自己就是最好的产品经理。
程卫招揽柳清,既拿高薪,又谈梦想。
陆炎这边,既有大把的薪酬,更有“道友留步”、“与我有缘”,没费什么力气,就招揽一员大将。
而日常生活中,给各公司招揽到的人才,更是不胜枚举,人才济济。
不过,易行打车虽然占到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局势却还没稳住。
国际打车巨头优步,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未来可能要发生的恶性事件,更是陆炎要防范的。
他召开了新一轮的董事会,把“安全出行”,作为接下去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去做。
几家资方的董事不大同意,觉得这一阶段,继续将市场做大,获取盈利,才是首要任务。
一旦对司机和乘客的审核过于严格,容易让那些小对手崛起。
陆炎就花了几天时间,跟这些人一个个谈,去讲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而到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又一个惊人的消息,震惊了国内网民。
就是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了,两家合并后,估值超170亿美元,市场份额超百分之九十。
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团购与互联网打车,两家独角兽企业诞生,吃瓜群众都不知该怎么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再然后,网友们最关心的就是,陆炎究竟还剩多少股份,如今又有多少钱!
不会这么快,就成国内首富了吧,那可太牛叉了!
不过考虑到这一两年,企鹅与阿狸的市值增长更快,陆炎想登顶,怕也不容易啊!
京城,央视财经栏目,采访陆炎问他对于财富快速增长这件事,是怎么一个心理。
“没有太多感觉,现在钱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一个数字!”
记者听这话,淡然一笑,问:“那您会困惑吗?”
“有一些,因为每天都要考虑,怎么能让这些钱,花的更有意义。让我的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感……!”
“我听说,您又回了母校一趟,捐了三千万成立一个奖学金?”
“是的,我希望能珍惜高中的学习时光,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一次。”
主持人愣了,觉得自己抓住这位年轻富豪的语病,笑着道:“那种拼搏机会,都是只有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