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闲下来时,
阮软听阮妈提到,她才晓得向兵来吃饭了。
“他吃完,跟我说你做的菜很好吃,
然后人就走了,我有些搞不懂,他真的是专门来吃饭的吗?”孙红梅有些想不明白,
明明已经跟罐头厂的人没什么交际了,这突然又出现在她面前,
难不成,
又是为了红油辣子的配方?
阮软不想看到阮妈皱着眉头的样子,
安抚她坐下来,“妈,想不通的事,
咱就不要想了,
我们想点简单的,
比如,咱们选个好日子,准备动土了!”
是的,
阮家小馆新图纸她已经画好了,今晚让孙绍元回去一趟,
拿些换洗的衣服,
顺便跟她外公说动工的事。
“我都想好了,咱们这次建好之后,
晾一个月,争取在过小年之前,投入使用!”
隔壁的院子,她决定弄成以往老房子的结构,
跟小馆之间的墙打通,把现有的卫生间毁了,扩大采光,厨房就还在现有的位置,主建筑采用有房梁的顶部结构,冬暖夏凉,大厅到时候分成一个个小区域,中间用木质屏风隔开,这样既私密,容量又大。
施工起来很简单,难得是里面的装饰,阮软也画好了图纸,交给上次打桌子的木匠师傅,连着桌椅板凳一起打。
房子里的家具什么的都被清理出来了,放在门外,供街坊邻居自行选择。
梁婆婆给林小梅选了床架子,林小梅现在睡的床架子还是用凳子支起来的,刚好两个木质的床架子用的上。
还有人看上了毛巾架,有的觉得小木桌不错……
拿出去的东西很快就被分干净了。
钱大妈看到大家都拿了东西,她也想占这便宜,可她又不好意思让阮软看清,于是冷嘲热讽道:“人家不要的垃圾,你们也抢的一个劲儿,真是丢人。”
街道办事处主任也在帮忙抬东西,听到这话,她就不乐意了,“什么叫垃圾,这些东西都好好的,只是跟阮家小馆的风格不搭,阮软她心疼东西,觉得丢了可惜,大家有需要的拿回去用,怎么就叫垃圾了,你一个半老太太,怎么还没一个小辈儿懂事,我跟你说,别煽风点火,挑拨邻居关系,破坏了邻里感情。”
钱大妈现在几乎就没人愿意跟她了,这街道办主任都站在死妮子那边,她还能说什么?
只能灰溜溜的走了,心里暗暗咬牙。
那个毛巾架子,看着崭新崭新的,拿回去擦干净东子结婚的时候都能直接用,这败家玩意儿,这不要那不要,全买是吧!
争取把钱都霍霍干净!
阮软劝大家不要放在心上,“不管其他人,你们懂我的心思就成!”
家具一清空,施工队就能进场了,他们根据图纸评估了下房子的走势,决定不把现有的墙打了,只把里面的屋给拆了,门口的地方用砖垒起来,只保留阮家小馆现有的出口。
“那外墙也得粉刷,不然看着挺难看的。”
施工队队长连忙点头,“粉刷成白色就成,显得干净整洁!”
阮软一想到后世的网红打卡墙,连忙看了眼巷子的长度,她心里有了个主意。
如果把现如今的墙壁都粉刷成白的,然后请一些学画画的学生来作画,到时候,这就是一条文化街,自带引流能力。
只是画的内容要跟阮家小馆的风格相关,最好能画类似清明上河图那样,古色古香的东西。
内部采用木质结构,里外结合,韵味儿就来了。
不过,这得先得到大家的同意,毕竟,粉刷外墙后,就会有人随时过来参观,很少有人会同意有陌生人在自己房子外面走来走去。
这的确是个挑战。
阮软决定先回去写个计划书,交到街道办事处,让他们审核,如果他们同意,那工作就好展开了。
推房屋时,巷子里的人都在大门口围观,都在感叹阮家小馆这是又有大动作啊!
而那边改造时,阮软担心会有安全问题,索性只卖早上的一顿,跟晚上的包间,中午的正餐就取消了。
大家一听,纷纷哀嚎,中午要去哪里吃饭。
还有不相信传言的,立马跑来求证:
“小老板,是真的吗?中餐真的不做了?”
阮软看他们如同晴天霹雳的模样,只好安慰他们:“小馆在升级,早饭跟晚饭之所以还卖,是因为不在施工时间里,你们放心,等那边的部分建好,小馆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到时候排队的时间少了,环境也好了!”
“既然这样,那我决定早饭吃两碗,吃到饱,中午就不吃饭了!”
都是大人了,说话还有孩子气,阮软忍不住笑了,“那可不行,饱一顿饥一顿,会把胃弄坏,你们要好好吃饭,保护好肠胃,以后才能继续享用小馆的美食!”
大家都觉得小老板说的对,可是一想到中午吃不到阮家小馆的饭,他们就好嫉妒晚上预定到包厢的人。
因而,阮家小馆的包厢更火了,甚至出现了有人花钱买其他人名额的事。
但阮软一发现,立马贴出告示,不得对包厢名额进行买卖,如果有不便,可以找到小馆退名额,坚决抵制恶意炒高价的方式,来阮家小馆吃饭。
而且,阮家小馆对预定人的身份审查的更加严格,预订人必须要跟来吃饭的人身份对的上,不能李代桃僵。
不过为了宽慰大家焦急等待的心情,阮软特意做了个返场活动。
每周一跟周五,卖早饭的同时,也卖麻婆豆腐之类的菜,依然只有一道,自己带着饭盒打包带走。
这个决定一公布,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小老板,你真是太好了,我真怕一个月吃不到你做的菜,我会变瘦!”
“我妈昨天还问我,最近怎么吃饭都不香了,我跟她说阮家小馆不卖午餐,只能吃食堂,我嘴巴被养刁了,根本不爱吃。”
“不不不,不是我们嘴巴被养刁了,而是他们水平有限,明明都是豆腐跟肉,为什么小老板就能做这么好吃的麻婆豆腐,他们却做不出来,是我们以前太惯着他们了!”
……
诸如此类的议论发生了很多次,也有连城大学的学生在阮家小馆吃饭,郑伟听到大家的议论,回去就跟经济学老师汇报,自己有了论文研究方向。
《论华国经济体制改革下服务业兴起及未来趋势——以阮家小馆为例的第三产业横向对比》
不管阮软承不承认,阮家小馆的爆火,已经引起了地方经济学家对私营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因而,这个选题,几乎没有悬念,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同意。
郑伟十分高兴,干脆直接三天两头扎在阮家小馆收集资料,采访食客。
又去其他饭馆体验,当然,哪怕是阮家小馆中午不营业,还在动工,他也更喜欢来阮家小馆待着。
除了有小老板也喜欢看书,时常跟他讨论论点以外,还为了每天中午的工作餐。
给阮家小馆施工,是包饭的,在知道这点时,他恨不得放下自己的笔杆子,去拎灰桶,去搬砖,只要能让他吃到小老板做的食物。
但小老板在知道他的想法后,只交给他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完成的好,施工期间,每天中午都能免费吃午饭。
交给他的任务,是让他找能力出众,能画国画的学生,最好是能在墙上画的那种。
他们连城大学美术系那可是全国排的上名号的,郑伟立马就同意了,这事儿包在他身上。
后来他把自己的师兄请来了,敲门砖就是他早上打包回去的辣子鸡。
“何同学,我想要的风格就是古意一点的,我现在你风格都是偏古意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临摹我们连城历史上有名的画作,最好还是跟食物相关的,这样跟我们餐馆的格调比较搭配。”
阮软看到这位穿着灰色改良版中山装的男生,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何良是连城本地人,父母一直都在**单位从事文物研究工作,这样的事自然是难不倒他,他没有犹豫,同意了,“报酬是,我要吃一年的辣子鸡。”
阮软算了下,按售价,一年不超过1000块钱,按成本,那就几乎跟没有似的,买个具有艺术价值的外墙,阮家小馆的文化底蕴一旦立住了,在以后的新时代,那就是传统老字号,索性同意了。
“每天都是辣子鸡有些难,等我做辣子鸡给你时,又有些复杂,不如这样,一年以内你来阮家小馆吃饭,都是免费,如何?”
何良点点头同意了,“我先回去找图,找到了拿给你,从我开始画的那一刻算!”
说完他就转身走了。
郑伟连忙拿起书包追了上去,他今天也得给指导老师交开题报告了。
“小老板明天见!”郑伟边走边大声喊着。
他没看路,扭过头时眼前人影一晃,吓了他一大跳,等他稳住身体,看过去原来是经常来找小老板的熟人。
“你好,再见!”
季远朝他点了下头,“再见。”
等人走后,季远走向阮软,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
“这些家伙真把这里当图书馆了。”
阮软闻言,嘿嘿笑了笑,“在郑伟前面出去的男生,你看到没?”
季远点点头,把牛皮纸袋放在桌上,推到她面前,“这是最新的英语周刊,跟磁带。”
话落,他又补充了句,“我听过的。”
阮软见他答非所问,轻哼了声,拿起牛皮纸袋,打开线圈,无奈道:“你一个工商局局长,一个月去一次音像店,人家老板肯定也不敢在挂羊头卖狗肉了!”
正说着,阮软的手不动了,她瞧见牛皮纸袋里还有一个盒子。
她拿出来打开一看,英雄牌钢笔,周身都是黑色的,通体很亮,能倒映出她的眉眼。
阮软看到,自己的眼神很惊喜。
“给我的?”她抿着嘴看着季远。
季远点了点头,“送你的,上次你不是说钢笔吐墨水弄的到处都是,这个牌子我用了很多年了,经久耐用。”
阮软拿出笔,在手里把玩了下,又把盖子打开,顺手在牛皮纸袋上试了试。
她利落的写了个‘季远’
又在下面写了‘阮软’
“不错,出水很流畅,线条粗细一致!”阮软很满意。
这时,施工队队长喊了声阮软。
她连忙把笔重新插好,“来了!”说着又跟季远说道:“肯定是有什么地方不懂了,你先坐会儿!”
不等季远说话,她就走了。
独留季远坐在那儿,盯着那两个名字,眸底泛起幽深的神色。
如潭水般表面风平浪静,水下却暗流涌动。
季远默默在心里告诉自己,现在还不可以,她什么都不懂。
阮软回来时,却发现原本坐在那儿的季远,人不见了!
是走了吗?
这么着急,都没跟她打招呼。
2("八十年代阮家小馆");
【畅读更新加载慢,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