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就这么过去了。
开学后,江晓月升到了“大五”。这一学年主要是实习,除了开会之外,基本上不用去学校了。
江晓月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
她跟着乔医生学了不少东西,业务愈发熟练了。这些年,中医一直未丢下,练习从未间断过,那些经脉图都刻在了脑子里,对着人扫上一眼,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就像长了一对透视眼。
这是江晓月的秘密,同学们都不晓得。
对她来说,研究中西医结合是再合适不过了。她想过考研,可研究生毕业正赶上运动那一年,不确定因素太多,只好先放一放了。大学毕业后,她想留在城里,跟家人在一起。对这个她很有信心,觉得问题不大。
这段日子,江晓月偶尔会撞见刘咏华。
碰上了,就点点头。
她对刘咏华是敬而远之,对方积极也罢,追求进步也罢,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江晓月淡淡的,刘咏华却惦记上了。
她摸清了江晓月的生活规律,知道她跟戴国华搭班,就借着学生会的事儿,跟戴国华套起了近乎。这么一来,对毕业班的情况了解不少,就有了打算。
戴国江这边,刘咏华也没放松。
她在戴国江面前,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江晓月。戴国江本来就对江晓月有点意思,耳边时不时挂上几句,就有点儿跃跃欲试。
这天中午,戴国江去医院给姐姐送东西。
看到江晓月在值班台,就守在那里跟江晓月搭话。
江晓月不想搭理他,就板着脸一言不发。
戴国江吃了瘪,就有点沮丧。
要说,他是很受欢迎的,到了这里咋就受了冷落?
这一幕,恰好被戴国华撞见了。
心说,难怪最近国江老跟她打听江晓月的事儿,这是动了心了?要说,低年级同学追学长的很少见,可江晓月年纪小,比国江还小半岁呢,倒也合适。
戴国华瞥了弟弟一眼,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想着要不要帮上一把?
转眼到了星期六。
江晓月正在值班,戴国华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晓月,有人对你有意思……”
“是嘛?”
江晓月厚着脸皮,心里却咯噔一下。
她以为跟钟建军的事情暴露了,按说不应该啊?
正犯着嘀咕,就看到戴国华掏出一张纸条,冲着她晃了晃。江晓月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戴国江写的,约她晚上看电影。
江晓月把纸条还给了戴国华,笑着说:“国华姐,我晚上要值班,没空……”
“晓月,你放心去吧,我替你值班……”
“国华姐,我还没毕业,不想考虑这个问题……”
江晓月一口回绝了。
她跟谁去看电影都不能跟戴国江一起,这一世再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了。
戴国华很遗憾,看到江晓月态度坚决,也不好勉强。
她找到戴国江,就说:“国江,没戏了!”
“呃……”
戴国江受了打击,就把电影票给了姐姐。
“姐,你找个人去看吧!”
戴国华收起了电影票,打算跟男朋友一起去。
她看到弟弟耷拉着脑袋,跟斗败了的公鸡似的,就笑着说:“国江,天涯何处无芳草?就凭着你这能耐还怕找不到女朋友?快打起精神来!别这么垂头丧气的……”
戴国华宽慰了几句,就兴冲冲地约会去了。
戴国江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走了走。
江晓月的回绝让他难以接受,一向都是他回绝别人,江晓月却是个例外。本来,就对江晓月抱着好感,这么一来心就更痒痒了。
他想正儿八经地追求江晓月,直到江晓月点头为止。可想着江晓月板着脸瞪着眼的样子,又有点胆怯。
戴国江是犹豫不决。
他一向心高气傲的,哪里放得下架子?
秋天,是个收获季节。
全国各地都迎来了大丰收,困难时期终于过去了。
三年下来,江家变化不小。
江老爷子和江老太太今年八十,算是高寿了,挺过那段日子可不容易。要说,多亏了晓月,她开的中药方子很养人,靠着那点药膳硬是挺了过来。
江瑞丰也评上了教授,一个月领一百多块,宽裕了不少。吴阿秀在里弄上班,也领了一份工资,虽然不多却是劳动所得,拿着格外安心。
江采文升了责编,余书遥也当上了主任,工作很是积极。二人生了两男一女,就像无数城市家庭那样,随着孩子们长大,住房也拥挤起来。
江采文一家五口挤在一间,很不方便。阁楼上有两间房,采晖的房间一直空着,余书遥就跟婆婆商量着,想把那间屋子让磊磊和海海住。
江瑞丰没有答应。
他说,那间屋子是给采晖留的,采晖跟文苏回来了,得有一个地方住,即便空着也不能占了,两个儿子要一碗水端平,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违反。
江瑞丰就把楼下的客厅腾出来,打上隔断,让秋秋住在小隔间里。
余书遥有点儿不高兴,一家人都挤着,就那间屋子空着像话吗?她跟家里有了矛盾,江采文只好劝着,可心里的疙瘩一旦拧上了,想解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余书遥向单位提了住房申请。
她算是元老级的,也有这个资格。社里安排了一间宿舍,是个单间,十多平米,就挪了一些东西过去,先占住了,等磊磊长大了,就让磊磊住。
江采文也向报馆里提了申请。
报馆里职工多,分房子是要排队的,但只要轮总能轮上的,即便像申城这样的大都市,也是有希望的。
江采文打算申请到了房子就搬出去,或者让孩子们住,总之住房问题一定要解决。
说到住房,江采晖倒是自行解决了。
研究所里条件好,盖了两栋家属楼,给科技人员都分了一个套间。他跟季文苏结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如果不是赶上困难时期,怕还要多生一个呢。
这几年,研究所里也出了成绩,被划到了国防军工行列。科技人员虽然不穿军服,却是有军籍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
江晓月听说后,笑得合不拢嘴。
小舅舅和小舅妈进了保险箱了,家庭出身问题也降到了最低点。运动来了,还有比部队更安全的吗?
江晓月为小舅舅一家感到高兴。
不论到了何时何地,只要有真本事就有用武之地。仔细想想,运动期间清理的多是那些耍笔杆子的,真正搞科研的都被保护起来了,都在隐姓埋名地为国家做贡献呢。
想到这个,江晓月就担心起采文舅舅来。
做报刊编辑是很危险的,担着责任不说,这个方向路线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轻易站队,也不能乱说话,要跟得上形势才行。
江晓月回顾了一下,那场运动是从申城发起的。
几家新闻报刊打了头阵,掀起了一波高.潮。作为从业人员,想置身事外恐怕很难,采文舅舅是不是转行做点别的?
可采文舅舅是学中文的,又能做什么呢?舅舅很喜欢这个职业,真脱离开来还真不习惯呢。
为了一家人过上安稳日子,江晓月还是跟采文舅舅谈了谈。
江采文皱了皱眉头,事情有那么严重吗?
他对晓月的判断一向信服。
这些年,晓月带着一家人避开了多少危险?
江采文动了心思。
现在调动工作可不容易,一要有专长,二要有接收单位,三要有审批手续,这个需要想想办法。
江晓月立马想到了奕宣哥哥。
这两年,奕宣哥哥发展得不错,提了科长,管着财务,接触得人不少。家庭生活也很幸福,跟这边也保持着联系,虽然见面不多,赶在逢年过节还是要过来看看,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陈红霞生孩子时,这边也备了东西送过去,算是一点心意。
生活上再困难,人情往来还是有的。
当然,也多亏了以前的家底儿。那些棉布都是翻箱底找出来的,还有就是毛毛和苗苗小时候穿剩下的,洗干净了拿过去很受欢迎。
想到这里,江晓月跟舅舅说:“舅舅,您抽个时间跟奕宣哥哥了解一下?听听他的建议?”
“好,那就试试吧!”
江采文知道调动很难。
说实话,他不想离开报馆,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真想在那里干一辈子。
沈奕宣接到电话,就约了时间跟江采文见面。
听了情况之后,沈奕宣答应帮忙,看看哪个单位要人?帮着联络一下。
江采文很感激。
这事成不成都没关系,只要尽力就行。
说起沈奕宣,这几年过得的确不错。
区里分了房子,有了两个家。
他和陈红霞忙得时候住在单位里,赶到周末就回公寓。陈红霞在税务上也有机会分房子,就提交了申请,等着上面审批。
这些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将来考虑,等到孩子们大了总得成家立业吧?
沈奕宣出息了,宋慧如过得也很舒心。
赶在困难时期,虽然捉襟见肘,可家里开了菜园子,吃的上面能贴补一下。这些年她勤快多了,能自己动手的就动手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当阔太太了。
李阿娣也跟着沾了光。
她指挥着儿子把公馆前的空地都开垦出来了,种了好些蔬菜,吃不完,就晾成了干菜,还拿出去送人,笼络了不少人心。
李阿娣在街道里找了个差事,领着一份工资。
公馆借给公家后,香江那边的汇款就断了。林淑娴是为了长远考虑,倒不是在乎那几个钱,为了保护李阿娣,通信也少了。
夫人的情意,李阿娣记在心里。
她忠心耿耿,就像看护自己家一样守着公馆。她日子过得不赖,丈夫在传达室看门,孩子们大了也安排了工作,是个标标准准的工人家庭。
现在工人阶级可吃香了,禀气着呢。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采文舅舅调动的事,还没消息。
江晓月一点都不着急。
现在是未雨绸缪,时间上充裕着呢。
这天,江晓月在医院里值班,接到了沈奕宣打来的电话。
“晓月,你嫂子身体不舒服,要来做检查,你帮着招呼一下……”
“好咧,奕宣哥哥!”
江晓月很热情,就蹬蹬蹬地跑到了门诊部。
陈红霞正在排队,她捂着胃,脸色发黄。
江晓月上去一搭脉,估计是怀孕了。
检查结果出来了,陈红霞果然怀上了。
“嫂子,恭喜你啦!”
“唉,家里又添了一个,以后就更忙啊!”
陈红霞蹙着眉头,亦喜亦忧。
她和奕宣都忙着工作,两个孩子都上了托儿所,这一怀孕又要紧张了。
江晓月陪着陈红霞从门诊出来
刚走到大门口,就碰到了一个人。
她身材高挑,穿着红格子外套,梳着两条麻花辫,眼睛大大的,十分明亮。
她就是岳景慧。
岳景慧不认得陈红霞,也不认得江晓月。
不过,江晓月却认得她。
她始终不明白,当初岳景慧为什么要跟奕宣哥哥分开?看看现在,奕宣哥哥跟红霞嫂子生活得很幸福,这就是缘分吧?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
卡文,对着电脑发呆~
更晚了,见谅哈~
一会儿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