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找盟友
这时,秦牧拿出中东郑森的一份最新战报,指着其中一句话对几人说道:“郑森最新的消息里说,最多两个月,苏伊士运河就能试运行了。如今他们在西奈半岛拦住了奥斯曼帝国南下的步伐,金塔国正在挖掘苏伊士运河。我们现在派兵出发,到达苏伊士运河一带的时候,差不多刚好可以试运行。如果成功,那么我们就能节省一个月的时间!”
董海宝一拍桌子喜道:“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反应时间就能加快很多。出现异常的时候,也能及时得到反馈,调整战略了。”
秦牧摇了摇头:“这样反馈还是太慢了。我们需要更快的手段。”
“更快的手段?”众人都愣住了,不解地看着秦牧,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好办法。
反倒是史恒一拍大腿,兴奋道:“我知道了,是气球兵!我们用气球兵传递消息,快的多!”
众人恍然,刚要赞叹,却发现秦牧摇了摇头。
“不是?”史恒傻眼了,“还有比气球兵更快的传递方式?”
“发报机。”秦牧说道。
张煌言听了,最先反应过来,有些无奈的说:“那要搭建电台啊。而且信号传输方面,也挺麻烦。从这里到欧洲,起码也要搭建十几个电台做信号中转。这沿途可没有哪个国家是和咱们友好相处到能让你建电台的啊。”
秦牧淡淡的瞥了张煌言一眼:“谁说我要在地方上建电台的。我在海上建不行吗?”
“海上建电台?”张煌言这下彻底迷糊了,“海上建电台不是更困难吗?”
“困难什么。咱们在船上把电台建好,然后让船停海上,这一路过去,也就十几艘船的事情。”秦牧理所当然的说道。
这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庄子固等人全都傻眼了:“这也行?”
“为什么不行。现如今我大明海军也算天下无敌了。有了沈厂长的那些新式战船之后,更是无所畏惧。在海上停靠,谁敢跟我们过不去?也就遇到不靠谱天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稍稍避让,除此之外,害怕什么啊。”秦牧摊手说道。
庄子固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有些没底。
可一来,他们不太明白发报机和电台之间沟通的原理,二来也不知道移动电台这种事,所以真没想过在海上还能构建信号电台。也只有秦牧这种经历过谍战片熏陶的人,能够在电报机的传输上,想到这个点子。
他如今拥有的发报机,是日军二战时候使用的电报机,传输距离一般就在两千到一万公里左右,从大明一路沿途扑倒欧洲,确实不现实。但是在这一条海上通道上停上十几艘船,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
这样一来,一条从欧洲到大明的电报专线,也就搭建成型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可比通过航海甚至空军飞行方式要快的多的多。
当然,这就需要让帝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特意为那十几艘战船搭建上小型的移动基站了。
既然战术敲定了,那接下来需要的就是部署行动了。
秦牧扭头看向沈始元,问道:“现阶段的最新铁皮蒸汽驱动战船,有多少艘可以投入使用?”
沈始元立刻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可以投入使用的有三十艘,差不多能够满装一万两千人。”
秦牧点点头道:“那好,现在先让南洋海军舰队出发,去中东一带,走苏伊士运河。这样一来,他们到达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我们这边也能搭建好一部分电台。等到他们顺利抵达欧洲,我们的电台也就搭建的差不多了。等战争打响的时候,差不多这条线路就成型了。”
略作沉吟之后,秦牧接着又说道:“如果苏伊士运河一带的情势安全,我们完全可以在那里搭建一个大型的基站,这样一来,又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投入。不过这方面的分寸一定要掌握好,可别让奥斯曼人给弄去了。”
杨锦添郑重的点了点头,立刻起身急匆匆的下去了。
“秦帅,我们这样劳师远征,投入是不是太大了。打赢了这场仗,我们也是得不偿失啊。”董海宝一直在心里默算着这次战争的花费,终于忍不住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秦牧闻言,淡淡的道:“放心。所有的损失,我都会让欧洲那帮白鬼给我们买单的。他们不答应,我就炸烂他们的狗窝!”
“可他们就算答应,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啊。”董海宝急了,他可太清楚西欧如今的经济状况了。那帮人要是能够自给自足,也不可能在海面上化身海盗打家劫舍了。论起土地富饶程度,那地方也就只比非洲高那么一点点。
“一年还不了就十年还,十年还不了就百年还!什么时候还够了,什么时候为止!”秦牧语气森然的说。
见秦牧都这样说了,董海宝也就闭口不言,只是心里长叹一声,不知道这次自己又要发行多少国债,才能在保证大明国内经济继续发展的情况下,还能打好这一场仗了。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先进,大明国在战争上的金钱开销也是越来越大。以前打仗只需要准备好粮草和战士的军饷。现在打仗,需要考虑的还有弹药的消耗和补给。一场仗打下来,曾经让人头疼的吃饭等问题,都成了小问题了。一场仗打出去的子弹和炮弹数量,才是花钱的大头!
可该花的钱还是得花,他这个管财政的,只能拼了老命的给人家掏钱。董海宝的压力,是一点也不必其他人轻松。
秦牧注意到董海宝那苦巴巴的脸,心中了然这家伙在为钱的事情发愁,会心一笑后,接着开口说道:“其实,我们也不是没有盟友。日不落帝国保持中立,态度暧昧就先不说了。北方的瑞狮国,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让他们南下给红夷国一点压力,牵制住对方,就能让高卢几国难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