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太子,他在那个赵国和秦国的国王曾经一起当过人质。
燕国太子,本来以为自己到秦国当人质会受到秦国国王的优待,没想到的是,那个秦国的国王和吕不韦一个鼻子出气,他们瞧不起那个燕国的太子。
燕国的太子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因为这个缘故,十分生气,他逃回了燕国。
可是在燕国,他虽然已经锦衣玉食了,但是每当晚上,那些秦国贵族们,将他当做一个笑话的举动,让他感到十分恼怒。
燕国太子召集了大量的刺客,他想用这些刺客杀死秦国的国王,从而为自己出气,并延缓自己的国家的灭亡。
太子丹少年时曾在赵国做人质,嬴政出生在赵国,两人少年时交好。
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燕王喜派太子丹前往秦国作人质,已经成为秦王的嬴政对太子丹不友好。后来,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太子丹归国后,寻求报复秦王政的办法,但因燕国弱小,力不能及。
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统一六国的兵锋已达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的安全。燕丹见此形势非常忧虑,于是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秦国的土地遍天下,威胁到韩国、魏国、赵国。它北面有甘泉、谷口坚固险要的地势,南面有泾河、渭水流域肥沃的土地,据有富饶的巴郡、汉中地区,右边有陇、蜀崇山峻岭为屏障,左边有肴山、函谷关做要塞,人口众多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绰绰有余。有意图向外扩张,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就没有安稳的地方了。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燕国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规劝说:“不行。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担惊害怕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这叫作‘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为您出谋划策了。希望您赶快送樊将军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请您向西与三晋结盟,向南连络齐、楚,向北与单于和好,然后就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了。”太子丹说:“老师的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里忧闷烦乱,恐怕连片刻也等不及了。况且并非单单因为这个缘故,樊将军在天下已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希望老师另考虑别的办法。”
鞠武说:“选择危险的行动想求得安全,制造祸患而祈请幸福,计谋浅薄而怨恨深重,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积蓄仇怨而助祸患’了。拿大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一下子就烧光了。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
“希望得到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高兴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直刺他的胸膛,那么将军的仇恨可以洗雪,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涤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荆轲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切齿碎心的仇恨,今天才听到您的教诲!”于是就自刎了。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驾车奔驰前往,趴在尸体上痛哭,极其悲哀。已经没法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首级装到匣子里密封起来。
当时太子丹已预先寻找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找到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花了百金买下它,让工匠用毒水淬它,用人试验,只要见一丝儿血,没有不立刻死的。于是就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丹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丹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暴秦。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丹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秦王政见燕国派人前来割地给秦国,非常高兴,就聚集群臣接见荆轲和秦舞阳。荆轲在殿上,展完地图露出匕首,疾速抓起匕首刺向秦王政,不料秦王政机警躲开。荆轲行刺未中,一场短兵相接的搏斗便在大殿上展开。但终因人单势孤,荆轲与秦舞阳刺杀秦王政未成,当场毙命。秦王政对燕国派人行刺非常恼怒,便派将领王翦、辛胜率军攻打燕国。燕王喜与赵国残余势力的代王嘉共同发兵反击秦军,秦军在易水以西打败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