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发信人:damoyanty(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信区:masterpiece
标题:虚幻的荣耀yc
发信站:饮水思源(2007年05月22日15:44:22星期二),站内信件
胡乱涂鸦
《西游记》最后的结果,是西行四人成佛,当然,外带脚力白龙马,人人有份儿,永
不落空。唐僧是取经集团的核心人物,因此他的等级比较高,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
基本上一路上需要搞定的事儿都是他搞定的,所以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因为贪吃,用
佛祖的话说就是"口壮身慵,食肠宽大",所以给了他这个"有受用的品级";沙僧做了金
身罗汉,白龙马则封为"八部天龙马",也称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西游记》第一百回是这样描写白龙马成正果的场景的:
"马亦谢恩讫,仍命揭谛引了马下灵山后崖化龙池边,将马推入池中。须臾间,那马打个
展身,即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一身瑞气,四爪祥
云,飞出化龙池,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诸佛赞扬如来的大法。"
它虽然是成了菩萨,唯一的任务却只是盘绕在一根柱子上彰显如来的大法,这样的正
果,未免有点让人觉得不值。或许吴承恩在这里是用一种游戏笔调来写四人一马的成佛,
不然也不会出现八戒仍旧保留了取经路上喜欢打算盘的市侩性格,而向如来抱怨自己的
品级不如唐僧、悟空的场面了。如来的回答也充满戏剧色彩:为了照顾你嘴巴馋,所以
给你这个差使,让你吃个爽。因此白马的成正果也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兀了,或许它本身
也不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最后它的归宿只是一根柱子,又有谁肯能它叹息一声呢?
想起《鹿鼎记》里韦小宝出家时,晦聪法师说的话:"尘土荣华,昔晦今明",
昔日在尘世,处在轮回之中,是黯淡的
,是昏聩的,是随着十丈红尘而喜怒哀乐、悲恐忧思;如今在佛界,跳出轮回,明澈前世
今生,过去未来,虽然抛开七情,却成为柱上的一片装饰,这样的正果,吴承恩想必也
是随意为之的吧?因为小白龙是一条龙,而之后又变成了唐僧的马,所以封为"天龙马"
是名至实归,对情对景,也不用再去多动脑筋了,反正,一匹马,不是读者们关注的核
心,有了交待,也就敷衍成了。
其实不知道这里诸佛为什么要称赞如来的大法?从上下文看,似乎是因为白马化身成
龙。然而龙马互化,不但观世音菩萨可以做到,连小白龙自己都可以做到,又有什么值得
称赞的呢?
小白龙变成马后,自己曾恢复过龙身,在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中有两
处文字描述:"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驾起乌
云,直上九霄空里观看。""两个出了银安殿,小龙现了本相,却驾起云头,与那妖魔在
那半空中相杀。"
不过比较一下第三十回小白龙自行恢复龙身与黄袍怪打斗时与第十五中小白龙还未曾
变成白马与孙悟空打斗时的描写,吴承恩的处理还是略有区别的:
第十五回的文字是:"龙舒利爪,猴举金箍。那个须垂白玉线,这个服幌赤金灯。那个
须下明珠喷彩雾,这个手中铁棒舞狂风。……来来往往,战罢多时,盘旋良久,那条龙力
软筋麻,不能抵敌,打一个转身,又撺于水内,深潜涧底,再不出头。"
第三十回的文字是:"那一个是碗子山生成的怪物,这一个是西洋海罚下的真龙。一个
放毫光,如喷白电:一个生锐气,如迸红云。一个好似白牙老象走人间,一个就如金爪狸
猫飞下界。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银龙飞舞,黄鬼翻腾。左右宝刀无怠慢
,往来不歇满堂红。他两个在云端里,战彀八九回合,小龙的手软筋麻,老魔的身强力
壮。小龙抵敌不住,……急慌慌按落云头,多亏了御水河救了性命。小龙一头钻下水去
。"
第十五回确实提到小龙还有白色的须("须垂白玉线")和须下明珠(须下明珠喷彩雾
),但是第三十回却没有具体地描写了,可能小白龙自行恢复龙身时,确实没有明珠和白
须,因此在化龙池中能"退了毛皮,换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腮颔下生出银须"还是
有所不同的,但是观音无疑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试看观音的大法,在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将龙化马时:"菩
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
,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这里还比较简略,后面作者仍有反复地
补充交待小龙的来历和变化过程,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写孙悟空向
八戒和沙僧介绍白龙马:"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
马三太子。……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
师父往西天拜佛。"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写道:"他本是西海小龙王,
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
王筵上论妖邪》写白龙马自述:"我本是西海飞龙,因为犯了天条,观音菩萨救了我,将
我锯了角,退了鳞,变作马,驮师父往西天取经,将功折罪。"
可见观世音菩萨就能将小白龙"退鳞去角",变为白马,那么如来能让白马"退了毛皮,换
了头角,浑身上长起金鳞",又何足为奇呢?
小白龙对自己的这番功果其实是非常在意的,首先还在鹰愁涧时,它其实专心在等候取
经人,所以菩萨去时它说:"向蒙菩萨解脱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闻取经人的音信。
"菩萨也说:"若问时,先提起取经的字来,却也不用劳心,自然拱伏。"变成马后,菩萨
鼓励它要"用心了还业障","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它就"口衔着横骨,心心领诺
"。当时悟空对西行有很大的抱怨,吴承恩写道:"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
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
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许诺给他许多好处(即第十五回
写菩萨同意悟空"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
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并且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
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他才答应继续前进,小白
龙虽然听到了这番话,自己也并未得到菩萨的馈赠,却仍旧没有丝毫抱怨,跟唐僧去取
经了。
第三十回因为悟空被驱逐,八戒沙僧没有音讯,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白龙马十
分焦急:"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
矣!休矣!'"之后即化成龙身,不顾危险,去刺杀黄袍怪。可见它对自己的功果是非常
重视的。在猪八戒提出要散伙的时候,这一段非常地感人:
八戒道:"你挣得动,便挣下海去罢。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呀。
"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师兄啊!你千万休生懒
惰!"八戒道:"不懒惰便怎么?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火,还等
甚么?"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去请
个人来。"
因为八戒要散伙,小白龙竟然眼中流泪,不管是对功果的执着还是师徒的情分,它都
表现出了自己的至情至性,在懒惰泄气的八戒的衬托下,小白龙的形象更为清晰伟大。
小白龙最终成了正果,达成了心愿,缠绕在佛前的华表柱上。想起一句话,说"宁作太平
犬,莫为乱世人",或许,佛界是高不可攀的大境界,宁作佛界的柱上装饰,也胜过凡间
不出六道轮回的孽龙吧。只是它的这番执着换来千年缠绕于华表之上,不知道那个曾经
胆敢纵火烧去殿上明珠的它,对这样虚幻的荣耀,可是真心满意么?
--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为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