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d国不得不尽快做好应对的准备,于是,扩充军力势在必行。
中央军区,司令部设在柏林;
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慕尼黑;
北部军区,司令部设在汉堡。
同一天,d国还发布《元首第11号特别训令》,重新下发了部队及装备编制表,扩大部队编制,空军及海军不再设立野战部队,全部并入国防军陆军,全国武装力量统一称为d国国防军。
海军20万人,空军30万人。
全军计划装备:坦克7000辆、突击炮8600辆、各型半履带式装甲车15000辆和各式车辆110万辆、大口径火炮22000门。
以40年7月15日公布的步兵师编制表为例:
下辖3x步兵团、1x炮兵团。
步兵团下辖3x步兵营,团部直属有警通连、反坦克连、75mm野战炮连、医疗队,全团编制2050人。
步兵连下辖3x步兵排、1x火力排,全连139人。
步兵班编制为10人,装备有1挺mg34通用机枪和8支98k步枪。
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新编制的步兵师装备有突击炮45辆、反坦克炮从原来的16门大幅增加到42门,还配备各式车辆约300辆,使得其拥有的重装备及机动能力已接近39年以前摩托化步兵师(以下简称摩步师)的水平,但番号上还是叫步兵师。
另外,重新编组9个装甲军和3个山地军,装甲军各下辖2个装甲师和1-2个装甲掷弹师,山地军则各下辖3个山地师,这些装甲师的编制也有调整。
下辖1x装甲团、2x装甲掷弹团(各含一个全机械化营,简称sp营);
装甲掷弹师编制如下:
全师编制9720人,装备有坦克75辆、突击炮45辆。
这12个军全部作为统帅部战略预备队。
基于上述要求,所以伞兵师的编制更简便和灵活,各下辖3个伞兵团和1个无后坐力炮营,全师编制只有5280人。
部队下发新编制后,单兵装备也做出一些调整。原先部队装备的mp40冲锋枪由于射程太近,其有效射程只有150米,在野战中常常因此而吃亏,而且mp40冲锋枪与98k步枪的口径不一样,考虑到弹药补给的方便性和通用性,也不适合大量装备野战部队,所以野战步兵统一装备98k步枪和mg34通用机枪。
按照命令,以上所有这些部队将于41年6月前组建完毕。也就是说,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组建这么庞大的部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以钢盔为例,部队开始扩编后,由于生产能力未能及时满足需要,只好把库存的一战时期使用的一百多万个老式钢盔发给部队。即便这样,许多士兵还是没有配发到钢盔,只能戴着作训帽应付。由于前线急需,不得已之下,钢盔只能优先配发给前线的部队。
除了武器装备不足外,新组建的部队还面临着军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军官和士官缺编更严重。
以d国有名的图布里茨步兵学校为例。该校是一所专门培养陆军连排级指挥官和后勤军官的学校。和平时期每期学员需要学习24个月(外加6个月的见习)才能毕业,现在按战时要求大幅压缩课程后,该校的学员只需学习14个月就可以毕业,而在实际运作中,所有修读了12个月时间的学员都被紧急输送到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官。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直到在东线打响前,d军才勉强配齐各级所需的指挥人员。
为了缓解兵源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国在40年9月还制定并推出一系列的政策,该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外国男性青壮年以志愿者身份加入d军,并计划以这些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组建多个混编步兵旅,这些政策颇有吸引力的是,每个志愿者只要获得规定数量的军功,志愿者本人及其直系家属都可一起申请加入d国国籍,但是同时也规定这些志愿者在未取得d国国籍前,是不能提拔为军官的,就算以前在其他国家的就曾是军官也不例外,即便能力确实突出且通过政治审核的也只能担任副班长,最高也只能担任班长。总之,对于外国志愿者来说,在未取得d国国籍前,除了几乎不能晋升外,其他待遇和普通d军是一样的。
到了41年起,甚至允许d国以招收劳务人员为名在本国做公开宣传,从中挑选愿意服役且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加入d**队,未能入选的也会被安排从事各种体力工作,这些外国工人也能获得与d国工人同等的劳动待遇和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