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西市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长安城,对于李玹命人当街殴打杨国忠之事,大多数百姓的第一反应皆是拍手称快。
但很快,对于此事的处置也很快从宫中穿了出来。皇帝杖杀杨氏家奴固然是大快人心,但接下来对驸马程昌胤和琅琊王李玹的处置便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程昌胤倒还好,只是丢了官而已。对此众人也都并不惊讶,毕竟杨家如今正得盛宠,出于照顾贵妃的面子,既然已经杖杀了鞭及公主的家奴,皇帝自然也要给杨家一个交代的。
与程昌胤想必,皇帝对李玹的惩戒却是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太过了点。
李玹如今身上所兼的官职是特进、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关内节度支度营田使、关内道采访处置使。这其中前三个官职都是虚衔,真正能让他握有实权的乃是后两个职位。但皇帝却因为一次小小的冲突而直接将其罢免,这等于是直接免除了李玹节度朔方的权力,这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巨大的损失。
正当百姓们为他感到不平、文武百官纷纷捉摸着皇帝此举用意之时。当事人李玹却是缩在王府中,对外面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就连两次朝会也是推脱有恙在身,没有前去。
在外人眼里,这位正当年少得意的王爷兴许是有些受不了打击,故而才把自己关在府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拟把疏狂图一醉。”
事实似乎也正是这样,这些日子里,进出王府的最勤快皆是如王维、杜甫、李泌这样的文人墨客,而朝中的大臣权贵则是一个没有。不少人皆是感叹,看来琅琊王真的是失势了。
李玹已经有八九日没有出过府门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忙些什么,就连熟识他的人也不例外。
琅琊王府书房内,一名穿着十分普通的中年人正站在案前,小声地说着什么。王府的主人李玹则是端坐在案后,静静地聆听着。
过了许久,中年人禀报完毕,李玹这才点了点头,说道:“你回去告诉郭子仪,原定计划不变,本王虽已没有了节制朔方的权力,但很快,这份权力便会落到他的头上。”
中年人点了点头,李玹又说道:“若是有钱粮、战马等物资上面的短缺,某过些日子便会派人前去朔方负责此事,他只管将兵士训练之事做好便是。”
中年人躬身道了声“是”,便缓步退下。李玹伏在案上一语不发,似是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许久,李玹方才对外面吩咐道:“去请章仇持皓过来议事。”
外面传来一声低语,旋即便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缓缓远去。
过了中午,曲池坊的琅琊王府大门忽然豁然大开,一辆马车从里面驶出,朝着北面缓缓行去。
大明宫太液池旁,大唐天子李隆基正负着双手,与杨贵妃一起惬意地欣赏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高力士自然是陪侍在两人的身旁。这时,从旁边匆匆跑来一个小内侍,在高力士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隆基察觉到了这一切,回头问道:“什么事啊?”
高力士连忙回答道:“启禀陛下,琅琊王求见。”
“哦?”
李隆基笑了笑,说道:“这小子终于来了,宣他过来吧。”
高力士躬身道了声是,小内侍便连忙跑开,前去宣召李玹。李隆基转身笑着对杨贵妃说道:“爱妃你先回去吧,朕晚些再去找你。”
杨玉环应了一声,带着身后的几名侍女转身离去,忽然又似是想起了什么,连忙转身对李隆基说道:“三郎,西市的事情本就是我三姐的不对,你可别太过苛责玉郎才是。”
李隆基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她放心。杨玉环见状,这才带着几名侍女缓缓离开。
不一会儿,穿着一身淡白色绣梅花斓衫的李玹便缓缓地走了过来,对李隆基轻轻地躬下身子,说道:“侄儿拜见皇伯父。”
李隆基淡淡地点了点头,说道:“免礼。”
李玹直起身子,还未说话,李隆基便似笑非笑得看着他,问道:“你小子这些天一直待在府里,连续两次都称病不上早朝,是在为朕罢了你的官职而恼怒吧。”
李玹闻言连忙摆手解释道:“这本就是侄儿求之不得之事,怎么会感到恼怒呢。”
李隆基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问道:“当真?”
李玹点头肯定地说道:“当真。”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你这次做的有些太过了,不给你一些惩戒,难以平服众心,希望你能明白。”
“侄儿明白。”
“嗯。”
李隆基见他态度诚恳,不似作假,面色便也渐渐缓和。他说道:“虽然罢了你的官,但朕还是想给你一次机会,说吧,你觉得何人适合节度朔方?”
李玹低头沉思了片刻,回答道:“侄儿以为,朔方节度副使李光弼治军严明,为人正直,可兼任关内采访使,但其性格太过严厉,需要有人与他互补,分担一份权力,以保证朔方的平衡,侄儿以为,郭子仪最为合适。”
李隆基点了点头,微微思索了一会儿,询问道:“你为什么不推荐职务、能力都较高的阿布思,反而多次向朕举荐郭子仪这个老将?”
李玹回答道:“郭子仪虽然年纪大了些,但他精通韬略,性情沉稳而又不失勇猛,乃是一位难得的良将,只要给他适当的机会,则定然可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见李隆基点头表示认同,李玹又说道:“至于阿布思,他的确比郭子仪更有优势,只是其非我族类,恐怕……”
他只把话说了一半,然后便抬头看了一眼李隆基,其意思不言自明。
他明面上是在说阿布思,实际上却是在提醒李隆基,不要忘了提防某些比阿布思权柄更大、威胁也更大的异族。
李隆基却似是没有听出他的意思,只是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倒也有理,那好,朕便让李光弼兼任关内采访处置使,郭子仪为关内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但愿他二人能如你所说,为朕守护好朔方这个重要的堡垒吧。”
李玹的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皱,但马上便舒展开来,说道:“陛下英明。”
李隆基笑着点了点头,转头看了高力士一眼,问道:“都到了吗?”
高力士躬身道:“启禀大家,四夷酋长都已经到了麟德殿,一切都预备妥当,就等着您过去呢。”
闻言,李隆基便转身看向李玹,说道:“走,玉郎,随朕一起去见见四夷酋长。”
李玹躬身道:“是。”
麟德殿。
来自帝国四方的羁縻州蛮夷酋长们汇聚一堂,正互相小声地说着话,等待着大唐天子的到来。
殿外传来一阵轻笑声,酋长们连忙停止交头接耳,齐齐地望向殿外。只见穿着一身常服的李隆基走在前方,身后跟着高力士以及一名模样俊俏的年轻人。
李隆基大步走近殿中,来到了最上首。四夷酋长们连忙齐齐跪下,大声喊道:“祝大唐皇帝万寿无疆!”
足有数百人同时跪下,高声齐呼,这般气势不仅让李隆基感到一阵由衷的愉悦。他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诸位免礼,平身,入座吧,朕今日设宴邀请你们前来,还望诸位莫要拘束,就当是在自己家里便是。”
闻言,四夷酋长们便又拜伏谢恩,然后便各自起身入座。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高力士会意,高声喊道:“大乐,起。”
华丽而又庄严隆重的乐声响起,高力士与李玹也各自入座。李隆基举起案上的酒爵,刚要说话,便听到一阵匆忙的脚步声传来。
李玹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太子李亨。
李亨匆匆地走近殿内,对着李隆基跪拜道:“儿臣来迟,还望父皇恕罪。”
李隆基心情正高兴,便也没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笑着说道:“无妨,快入座吧。”
李亨站起身,坐到了李玹的上首位置,二人离得很近。
李隆基举起了酒爵,高声说道:“朕现在这里,敬诸位一杯。”
众酋长们连忙举起酒杯,齐声回应道:“我等也敬皇帝陛下。”
说完,众人便皆是以袖遮面,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李隆基放下酒爵,对众人笑道:“诸位莫要拘束,只管高兴便好。”
这些酋长们本就不喜中原的繁文缛节,此时听到李隆基之语,自然是欣然道了一声“谢陛下”,然后便开始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闲聊。不过这毕竟是在大唐的皇宫中,他们自然还是会收敛一点,说话的声音也都很自觉地控制的小一点,免得惊扰了皇帝陛下。
李亨此时也举起了案上的酒爵,对李玹说道:“玉郎,回长安这么久,也不来东宫看看为兄,该罚一杯。”
李玹笑了笑,举起杯子道:“小弟知错,这便先自罚三杯。”
说着,便一连饮下三杯美酒,然后又为自己斟了一杯,举起杯子对李亨说道:“小弟再敬三哥一杯。”
李亨哈哈大笑,以袖遮面,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李隆基喝了几杯酒,情绪也开始变得有些兴奋,于是他走下御案,来到了各位酋长面前,不断地与他们问着好。
漫无目的地走了一阵子之后,他便来到了河西诸胡酋长们的中间,与他们闲谈了几句,拉了一会儿家常。
酋长们对此感到受宠若惊,在他们眼里,这位大唐的天子就像是族中的宿老,十分的慈祥。
说了一会儿闲话,李隆基忽然询问道:“诸位久在河西,朕想问一下,你们觉得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怎么样?”
对于他的这个问题,酋长们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很快他们便都回答道:“安大帅坐镇河西多年,多次击败了回纥与吐蕃人的进犯,因为有他在,过往的商旅和我们的族人方能睡得安稳,这实在是因为陛下您的识人之明啊。”
听到他们的奉承,李隆基只是笑了笑,又问道:“我若是把安思顺调离河西,你们觉得如何?”
“啊?”
酋长们闻言先是一愣,旋即便都有些激动,连忙说道:“不可啊,陛下千万不可啊!”
由于情绪激动,他们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大。顿时大殿中的人皆是望了过去。
李玹也是瞥了一眼,旋即便移开了目光,继续与李亨闲聊起来。只是他的眼睛里,却是闪过了一丝转瞬即逝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