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程忽然对着外面大声呼喊:“叔父!”
杨黛儿思绪被打断,一脸恼怒的看着他,旋即又转成无奈之色。
丹凤门前广场上众位官员和世家子弟虽然都在互相谈论,但都很自觉的十分小声,杨光程这一嗓子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正在与一位中年儒雅男子谈笑风生的王维听到这声呼喊,也是无奈的回头望了望,这个傻侄儿什么时候能放聪明点。
儒雅中年人抚须一笑,说道:“杨家这小子还是这个样子,一点儿都没变。”
王维一脸的苦恼:“裴旻兄有所不知,最近这小子动不动就找我出游喝酒,弄得我的脾性都快和这傻小子一个模样了。”
裴旻哈哈大笑,这时,杨光程已经从车上跳下,向着二人这儿跑了过来,在他身后,杨黛儿也是莲步轻移,动作优雅地走来。
杨光程先到,对二人憨笑道:“叔父早,裴世叔早。”
王维无奈地摇了摇头,发现自己这儿已经成了许多人目光的焦点。裴旻倒是对着他的胸口捶了一拳,笑道:“小子挺结实啊。”
杨光程憨笑,身后的杨黛儿已经走了过来,对二人福了一礼。裴旻笑着夸赞道:“黛儿今天这身装扮,可是要让群芳失色咯。”
杨黛儿矜持一笑,说道:“世叔过奖了。”
裴旻抚须笑了笑,正要说话,王维却说道:“好了,能入宫了。”
三人闻言转身一看,见官员们都已陆陆续续的走进丹凤门中,裴旻说道:“咱们也走吧。”
王维和杨氏兄妹应了一声,四人并肩向宫城中走去。
宫中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冠礼选择在内朝的紫宸殿中举行。
这次的冠礼阵容可谓是豪华之极:李隆基亲自做主人与冠者,高力士为赞礼,李林甫做正宾,裴宽做赞者。
整个大唐最高层的几人都汇集这儿。
百官士族们进入紫宸殿中,先是齐身下跪对坐在最上面的李隆基行三拜九叩之礼,然后按身份地位逐次坐好,等待着仪式开始。
众人坐定,李隆基站起身来从帷幔后面走出,众人这才惊讶的发现皇帝陛下今天竟然身穿大朝会才会穿着的衮冕装束,玄衣、獯裳、黑绶、大带,上衣纹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共十二纹章。头上戴着一顶金饰垂缨十二旒玄冕,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无尽的威严。
百官心中惊讶,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重视这一次冠礼仪式。
李隆基扫视了一眼殿上百官,威严的声音在大殿特有结构的渲染下响彻在众人耳旁:“自晋以来,胡风日盛,华族之礼渐废,朕甚为痛心,今日冠礼,为的不仅仅是朕的侄儿,更加重要的目的在于,复我华夏传统之礼,扬我大唐盛世国威!”
众人肃然,李隆基向高力士递了个眼色,高力士会意,高声道:“冠礼开始,冠者上殿!”
肃穆的音乐奏响,大殿外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众人齐齐向外望去,只见身着一袭纯白衣衫的李玹缓缓走来,气度沉稳、形貌儒雅,不禁惹人暗暗赞叹。
高力士手中拿着一卷黄绫,高声读道:“兹尔皇亲,风采协朗;孝唯恭顺,秉性纯良;气胜江涛,度绝河长…………”
一连串浮夸绮丽而又毫无营养的文字扑面而来,其他人还算可以,杨光程却已经是沉沉欲睡。
“…………巍巍宗室,万世隆昌!”
不知过了多久,最后八字读完,众人皆是舒了一口气。高力士收起黄绫,朗声道:“焚香,祷告天地,冠者初冠!”
李玹从身旁宦官手中的托盘上拿过三支香,将其逐一点燃,对身前的一个巨大的铜鼎三拜,将香放置于鼎中。紧接着撩起袍袖,对着上首的李隆基跪下稽首,然后上身挺直,矗立不动。
李隆基双手从盘中拿起一顶六寸白玉冠,缓缓走到李玹面前,解开李玹头上逍遥巾,将白玉冠戴上李玹头顶,将发髻紧紧束在中央,又取过一只银簪从中间孔洞中穿过,将玉冠固定住,然后收手,后退。
片刻后,高力士再度朗声道:“初冠毕,冠者再冠。”
李玹站起身,对李隆基长鞠一躬。李隆基颔首,取过另一只托盘上的一件玄色袍服,上绣八色纹章,竟与李隆基身着的衮服十分相似,只是少了日月星龙四种图案。
站的比较靠前的太子李亨眉头皱起,目光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殿内众臣也是交头接耳,小声的议论着。
将玄服为李玹穿上,李隆基又从盘中取来一条玉带,将其系在李玹腰间,一切做完后,再次后退一步。
高力士再次朗声道:“再冠毕,冠者三冠!”
按照程序,本次的三冠乃是授剑。
李隆基却没有拿在盘上准备好的仪剑,却是双手伸到自己腰间,将自己腰间佩戴的那柄剑解了下来,将其佩戴在李玹腰间。
一时间,群臣议论之声更大。
李林甫看着此刻腰着天子剑,气宇轩昂地站在殿中的李玹,似有所思。
高力士此刻高声叫道:“肃静!”
众人顿时停止讨论,纷纷看向前方。高力士见众人安静下来,便继续说道:“三冠毕,请皇帝赐字。”
李隆基充满欣赏的目光仔细打量了李玹一番,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转身对后面的杨玉环招了招手。
杨玉环会意,盈盈走来,李隆基笑道:“贵妃啊,十一郎这字就由你来起,如何?”
杨玉环微蹙着眉头,小声埋怨道:“就知道叫人家来就没什么好事。”
李隆基笑了笑,没说话。杨玉环目光看着李玹,说道:“谦谦君如玉,公子名玹,美玉也,就叫玉郎如何?”
“嗯,不错,人如其名,君子如玉。”李隆基笑看着李玹,说道:“从此以后,你就叫做玉郎。”
李玹对李隆基和杨玉环深深一躬,口中说道:“侄儿多谢皇伯父与贵妃赐字。”
李隆基哈哈大笑,伸手将他扶了起来。对他说道:“玉郎年少有为,朕心中欢喜,今日亲赐佩剑与你,望玉郎能理解朕对你的期望。”
李玹肃然应答:“陛下所期,侄儿感佩,玉郎定会为我大唐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李隆基欣慰的笑了笑,对着高力士点了点头。
高力士会意,又从旁边取来一卷黄绫,上面绣着二龙戏珠图案,竟然是一道圣旨:“门下:故薛王业子李玹睿智聪敏,性行沉稳,今日加冠礼成,封玹为安阳郡公,授银青光禄大夫……”
读完,将圣旨放回盘中,高声道:“冠礼毕,众宾可退。”
在座百官与众世家子弟齐齐站起身来,躬身道:“臣等告退。”
李隆基点了点头,拍了拍李玹的肩膀,牵着杨玉环的手,缓缓离开了大殿。
百官和前来观礼的世族中人待皇帝离开之后便纷纷起身退去。诸位皇子和宗室子弟却都还没有离开,李玹对众人拱手道:“诸位兄长,小弟这就告辞了。”
李隆基的皇子们纷纷点头还礼,只是眼中却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莫名的意味。
一名看起来约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上前看了看李玹,半晌,方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明天来大兄家里,陪大兄喝两杯。”
李玹点了点头,说道:“好。”
中年人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便离开了大殿。
李玹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中少有的浮现一抹温馨。在他的记忆里,大兄李瑗和自己的关系特别好,从小就特别哄着他。
深吸了一口气,将回忆隐藏在脑海深处,李玹对众人拱了拱手,便缓缓走出大殿。
诸位皇子也都互相告辞,纷纷离开,大殿中只剩下太子李亨和高力士二人。
李亨看向高力士,问道:“阿翁,你可知父皇今日之举是为何?难道他想……”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隔墙有耳,但是高力士一定明白。
高力士压低了声音,对李亨说道:“太子殿下,陛下此举乃是为你好,难道你不觉得今日之后,诸皇子对你的一些针对会被转移吗?”
李亨一愣,有些没听懂高力士的话,转念一想,顿时明白过来,忙对高力士躬身道:“多谢阿翁指点迷津。”
高力士扶住李亨,笑道:“太子明白便好,老奴还得去陛下身边,太子也快请回吧。”
说完,便缓缓地走出紫宸殿,渐渐消失在李亨的视野中。
李亨看着殿外,略有些显得憔悴的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