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齐齐看着太后的侄女,做事情先来后到,定是应该她先作。
她似是因为我的突然出现有些乱了阵脚,想了半天,最后作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大唐王安石的《梅花》。
座上几位学士俱是点点头,最左边一位学士道:“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虽不是你作,但是你能拿来用到今天的考题,已是很好。”
说完,所有的人复又齐刷刷的看向我。
我略一凝神,高声诵道: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我很喜欢古著红楼梦,这是曹雪芹的诗,料想大家也不会知道,就当是自己做的罢!
此诗一出,座上的学士面面相觑,似是在认真品鉴,又似是想要相互探讨,最后一位学士发声:“诗作出了梅花的坚毅,有着王安石所作梅花的品质,又作出了梅花的美丽形态,意境竟要比王安石的要好出许多。”说道这里,他眼露疑光:“这首诗真是你所作?”
我一摊手,理直气壮道:“学士为何这样问?难道只许的王安石作梅,就不许的我作?”
不知谁带的头,人群中掌声雷动。
“下一首,言景,我们北宋水多,就来一首描写湖光山色的诗罢!”
湖光山色,我在心里默念这个词,回望,人群中从湛正看着我,他的眼里有种异样的光彩,面庞温润柔和,让我的心里漾起了涟漪。
当下心里已有了主意。
复又看向太后的侄女,她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的,许久,终是摇了摇头,道:“我作不出。”
四位学士略有些遗憾的不再看她,看向了我。
我望着人群中的从湛,缓缓道: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好诗!”居于中间的学士站了起来,他看起来比我还激动,“好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殊不知我大宋还有这样的才女!”
我对着他微福了下身子,道:“小女子献丑了。”
眼风瞥向赵茜莲的时候,她正眼神复杂的看着我,半响,才幽幽叹了一口气,“罢了,姑娘满腹经纶,茜莲佩服,今日是我输了。”
我有些羞赧,她一句“满腹经纶”实在不应该夸我,我记住的唐诗宋词少说也有几百首,但实非我愿,实属我大中国的应试教育,在老师的竹板条子下记住的。
“如此一来,今年的女子诗经大赛便是这位艾悯姑娘了。”
年老的学士上千,予我迦南木佛珠一串,金刚经一本,香囊一袋,为表郑重,特意用红漆木盒,金帛手帕衬着。
这些奖品我打眼一瞅,觉得也值不了多少钱,就那个散发着沉香味的香囊我还喜欢些,金刚经书册据说是相国寺的方丈亲手所抄,有价无市的东西,我满怀期待的看看,却发现里面的文字潦草如鬼画符一般,真是看不下去。我看一眼旁边依依站立的赵茜莲,拍马屁道:“姐姐的才情也很令我钦佩,这本金刚经涵盖了佛学真理,若是姐姐喜欢,妹妹就送给姐姐,姐姐看意下如何?”
本看在她是太后的侄女,我留几分薄面,我这一句话讨好意味甚浓,赵茜莲果然受用,客套了几番便收下了。
下台的时候,从湛的眼中满是锁不住的惊喜,眼角眉梢尽是柔柔的笑意,“你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我双手背负,调皮的学着夫子说话的语气道:“佛约:不可说,不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