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甚好,对你哀家还是信任的过的。”
“娘娘,楚圆也老大不小了,且与朱大人走得太近,恐怕有影响她的闺誉,是要给她找个婆家了。”
“唉,哀家何尝不想呢?只是这丫头脾气也太强了一些,好多人她看不上眼。”
“上次那次比武招亲,太后有没有合适人选?”
“萱裳,你还别说,倒是还有一两个人选,比如那位蔡琰,哀家就觉得不错。”
“太后娘娘的眼光果然不一般,要说选婿,奴家也觉得只有蔡琰较合适了。”
“哀家想呀,等蔡琰平定安化,立功回来后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
二人絮絮叨叨说了一阵子,太后也乏力,王萱裳不便再打扰太后,自己呆坐着细细想了一想,让她高兴的是自己目的已经达到,刘景生既然已经被羁押起来,从太后口中得知,她老人家对刘瑾父子已是忍无可忍,这个案子刘瑾再如何徇私枉法都难以挽救他的儿子,刘瑾可能从此失宠。以太后的力量将刘玑篆官职再往上升是可能的。蔡琰本是他内侄子,叫王枫林,想必此事太后并不知情,当年他哥哥儿子多,过继给远房亲戚蔡攸,改名蔡琰,楚圆公主嫁给蔡琰,无形中给她家夫君刘玑篆增添在朝中说话力度。想到这里她微微一笑,起身便向太后告退,从角门出去了。
翌日,朱文怡上朝上奏皇上告知真正的凶犯已经抓起来。对于恶贯满盈的刘景生,勤政殿上,各位官员慑于刘瑾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朱文怡这回站了出来,挑起来重担,他们既是求之不得,又担心刘瑾对他动了杀机,谨慎一点的人,抱着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的态度。
正德帝********忙着外嫁郡主与鞑靼和亲,这件事情确实刘瑾一手办理的。看了朱文怡的奏折,淡淡地说道:“爱卿办案辛苦了,既然案犯已然归案,就将他移交刑部及大理寺处置。这件事忙完啦,朕批准你回家休息三个月。”
对于这个结果,朱文怡早已考虑到了,以正德帝对刘瑾的依赖,目前还不可能将这颗大树掰倒,只能以待时机,等到时机成熟了,便是刘瑾倒台之时。圣上批准假期,他也落得一个清闲,这次回家一侧看看妻子,再则找找兰香。
勤政殿上,正德帝还在召开动用大会,他是动用那些对外嫁郡主做一番解说,一获得大多数支持。
“这些日子各位爱卿还有一个重大事情要做,就是与蒙古王子和亲之事。自从太祖开朝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二年,我朝之盛世是由太祖文治武功奠定的基础,永乐爷是大明盛世的开创着,历经宣德、成化、弘治共经历八帝九朝:成祖(永乐)、仁宗(洪熙)、宣宗(宣德)、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在仁宗、宣宗手中进入全盛期,经过土木、夺门的政治动荡后,又在成化、弘治时期得到平稳和恢复,达到又一次强盛,就目前的形势看,北方边境未宁,朕本着和为贵,效仿先贤,将静淑郡主外嫁蒙古皇子,以示我大明的诚意。此事交由司礼监掌印刘瑾同志,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焦芳协助工作。”
皇帝嫁妹妹这既是国事又是家事,刘瑾工作性质本来就是主管皇帝的家事,而焦芳是礼部尚书,这事情他们办理似乎合情合理。
二人立马跪在地上叩首道:“老奴接旨。”
但正德帝目前对刘瑾既拉又打,恩威并施。他顿了一下说道:“至于镇抚司案,目前朱爱卿将凶犯抓获,认证物证具有,应当按大明律处置,以儆效尤。龙则应玩忽职守,监管不严,罚奉半年。”
刘玑篆早已跪在地上叩首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跟着三呼万岁。
雄威壮丽的北京城一片欢腾,全城沸腾。号角连天,鼓声雷动,礼炮声声。
城北玄武门旌幡蔽日,彩旗猎猎,人潮涌动。通往皇城的几条大街上,净水泼街,软土垫道。京城卫队身着崭新服装,披着耀眼的铠甲,林立于宽阔的大街两侧。京城的市民则自觉地站在卫队后面观看着百年一遇的欢迎仪式。
大伙七嘴八舌早已议论开。
“大明朝要与鞑靼合婚,从此再也不用打仗了。”
“是呀,打了一百多年仗,自从洪武开创大明以来,北境就战乱不断,现在两边结成姻亲,无须打仗了,正是苍天有眼呀。”
“就是呀,当年我的哥哥,还有一个堂弟就死在边关。”
“正是皇恩浩荡,我的儿子去年戌边,不打仗了我就心安了。”
“听说这次鞑靼很有诚信的。”
一个白发老者说道:“那也未必,鞑靼狼子野心恐怕不会这么容易臣服的。”
“你看,他们来了。”
一声呼喊将大伙注意力都集中到大道的最前方,个个侧目而望。
顿时乐鼓大作,一对銮仪仗队远远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飞虎、飞豹等四色旗,八八六十四名帅气的卫士开道,后随着数百名锦衣卫。銮仪仗队过后,大明国旗日月旗和鞑靼的飞鹰旗。
日月旗是明朝的国旗,由明朝的国号“明”字的意义演化而来,旗帜由红日、黄月重叠的图案和蓝底组成。
蓝底代表青天,象征着我大汉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
日月重叠即是“明”字,代表大明,位于旗帜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国位于四方之中之意。
旗帜中央的黄色又代表着汉人的肤色,象征着大明是汉族人建立和统治的国家。红色的光芒是太阳的光芒,又象征大明属于火德,亦指统治大明的朱姓皇族。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光芒位于青天之上,表示大明光辉时刻都在普照万方。
而大胆的飞鹰旗,由于雄鹰是他们的图腾,寓意着他们国家就像似草原上勇敢无畏的雄鹰一般。
国旗后面,便是大明海陆空徐徐开来,鞑靼使团在吏部官员和锦衣卫的簇拥下,缓缓地行使在朱雀大街上,朝着皇宫而来。
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勤勤政殿外,羽林卫林立在宫门两侧,长长的皇宫甬道上,没有一个人影。大殿内,正德帝头戴金冠-翼善冠,身着黄色龙袍,雄踞于宝座之上,陛下分列着文臣宿将,王公伯爵。正德帝木管扫视了一遍群臣,轻轻地咳了一声,打破了寂静,说道:“众位爱卿,你们在这里等了快两个小时了,累不累?”
“回禀圣上,微臣不累!”
“想我大明,太祖开朝之时,破鞑靼气势如虹,后来成祖五次入漠北,打败鞑靼,瓦刺,兀良哈,到朕手里,朕却外嫁郡主以合婚,不知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作何感想?”
“圣上,打仗是为了更好的和平,而和亲也是为了边疆和平,二者虽然方法有异,但目的乃一致,先皇要是在天有灵一定会赞同的。”
此乃焦芳所言。
正德帝神色凝重地说道:“两国罢战言和,固然是****之幸事,朕认为和亲之事更是鞑靼之幸,若鞑靼还不知足的,继续骚扰北疆,朕便大军伺候,御驾亲征。”
“皇上所言极是,这叫做以和平谋发展,以战争谋和平。”
正德帝这时候突然轻松起来,笑道:“众爱卿不必过于凝重,今天本是喜庆的日子,等会鞑靼人来了,看见的是一团和气,大方、开放的大明形象。否则他们见爱卿敬小慎微,一定还以为我等怕他们。”
李东阳道:“陛下英明。”
“众位爱卿,已经站了快两个时辰了,腿脚也麻木了吧,各位不必如此拘谨,席地而坐吧。”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谢陛下隆恩。”言讫撩开袍襟,就地而坐。
刘瑾站在圣上身边低声道:“皇上,这恐怕有碍大明****之威。”
“众爱卿但坐无妨,殊不知这叫以逸待劳,休息好才有精神啦。”
刘玑篆笑道:“圣上所言极是,微臣领旨了。”说罢他撩开袍襟,一坐不稳,还差点闪倒,引得大家低低笑了起来。
霎时间那些庄严肃穆的大臣。宿将都一屁股坐在地上。顿时勤政殿内气氛活跃起来。正德帝脱下翼善冠,交与刘瑾道:“给我换纱冠来。”
“这,这恐怕…”
“这有何不妥?”
“陛下,没有不妥,老奴这就去办。”说罢他将帽子交给手下御衣局的一位侍女,吩咐侍女去办了。
正德帝笑道:“今日之事,勤政殿缺少一人,若有此人在,气可和,事可顺,众位爱卿,可知我说的是谁呀?”
众臣低声猜测,谁也不敢妄言,只有李东阳微微一笑。
正德帝笑道:“看了大学士李东阳知道了。”
“圣上所说的一定是朱文怡,朱大人。”
“他不是前些日子还在京城吗?”
“不错,镇抚司案件结案之后,朕给了他三月假期,他去祁山了。”
这时候殿外黄门官一声高喊:“鞑靼使团已到宫门外,求见陛下。”
一旁的侍女赶紧给正德帝正了正衣冠。
“宣特使进殿!”
众大臣,听到宣旨,立马起身,个个正了正衣冠。
勤政殿外,礼炮声声,七十二声礼炮之后,鞑靼使团在礼部官员及黄门官引导下,疾步走进大殿,为首的特使正是前不久来大明的格根,小皇子的叔叔。
正德帝微微一笑,对李东阳道:“朕没记错的话,此人正是小皇子叔叔格根,为皇子军师。人称鞑靼皇子军师,其智慧赛过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可李爱卿知道,二个月前还被朱文怡忽悠了一回,不仅比赛输给三个小孩,听说还被朱文怡弄了个离间计,估计那位勇士乌朗台已经不在军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