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易行偷偷溜下了山。
前些日子,他师父刚刚给他卜了一卦,言及近日运势不佳,命其老老实实地待在山上好好修行,至于菖迦成亲之事,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明着答应了师父的贺易行,悄悄收拾了一套衣服,捡了陶罐子里存着的俩银锭子。怕被师父早早发现,也没敢去拿自己的武器,就这样摸着黎明时分,一溜烟跑了。
等师父想起来好几日没见着自己的乖乖小徒弟时,才发现这个小兔崽子早就溜的无影无踪。黑着脸的师父目视着空无一人的木屋,攥着长须怒斥:“个小兔崽子胡来!这种卦象也敢往外跑?命搭进去为师可不管你!”
素来当儿子养的小徒弟不听话了,余下来几天师父一直闷闷不乐,看谁都不顺眼。吹胡子瞪眼睛的挑了所有人的毛病后,众弟子们哭丧着脸,当着师父的面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把师弟抓回来!背过师父后,贺易行的众师兄们皆对天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
师弟晚点回来!一定要晚点回来!
祸害跑了!起码能清闲几个月!大喜之事啊!普山同庆!
据徐州还有几十里路的小道边,茶肆里围了一大堆人,津津有味的听人吹嘘着即将到来的明月会。
说起明月会,除了一头子雾水的贺易行外,其他人几乎都有所耳闻,这让贺易行吃饭之余竖起了耳朵细细听人道来:徐州明月会,三年来每逢八月初九之时,都会出现。正午时分,花车游街。当年的簪花娘子会高坐其中。申时末,会在鹏远堂楼台献艺。其中有一年幼的粉裙姑娘踩着细长的绳子在半空中翻越着点起一盏盏灯;紫衣服的少年在抛飞的火圈中来去自如;一群脸覆面具的少女们围着敲鼓的少年游走街头牵着路人一起边唱边跳……
说话的人兴致高昂,唾沫飞溅,指手画脚着描述其精彩之处:“别的不说,每年的簪花娘子都会请一客入幕相谈,预备的小簪花娘会置办酒水服侍其用膳。每年被选中的客人,都会随了明月会离开。大约是跟着当年的簪花娘去做了夫妻吧!啧啧啧,真真是好运啊……”
说起这略带香艳之事,言语的人不免惋惜的捶足顿胸:“可叹我去年竟然忘了冲向最前面,白白让人捡了个大便宜!”
围观着哄笑道:“说得好像你去了就能被簪花娘请去似的!前两年被请去的,哪个不是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你去了,只配给人家提鞋!”
众人哄笑起来。小小的茶寮气氛热火朝天的。
贺易行听了一耳朵的明月会,心中有些痒。盘算着距离徐州不算远,他出门的早,绕过去看看反正耽误不了几天,那边也不会误事。
他细细吃完面,放下手中的筷子抹抹嘴,直起腰来左右张望着,刚好路上有一老汉驱赶着牛车过来,热情招呼着茶肆里去徐州的可以捎带一路,贺易行起身数了两个铜钱放在桌子上,背起行囊走过去打了个招呼:"老丈,我也是要去瞅瞅的,劳烦捎带一路了。"
在老丈的吆喝声中,又有一两人跟着出来。年轻人笑嘻嘻地爬上来,合着几人同坐在柴薪中,相互问候着,在牛车慢慢悠悠晃动中前往热闹的徐州。
徐州地界大,位处江畔,人口也较为稠密,加上人人口中念叨的快要临近的明月会,整个州府看着格外繁华。小摊贩在宽敞的街道两侧支起一排排铺子,挂出各种玩意儿招人观看;走家串户的货郎肩担着新鲜可趣儿的小货,敲击着手中竹筒,嘴中麻溜儿的吆喝着;年轻姑娘们带着幂篱,手搀着手,笑嘻嘻得从贺易行身边路过,带起一缕衣衫晃动的轻风。
贺易行避开身旁少女行走飘起的裙带,加紧脚步快速向前方人生鼎沸热闹非凡的地方走去。
沿着大路,顺着人潮,很容易找到传来沸声之地,与年轻人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是什么走江湖卖艺的杂耍班子,被围在人群中的,是一个年约花信的少妇,手中揪着一个锦袍书生打扮的男子,身旁还跪着一个抽抽涕涕的小女子。
挤进人群看见中间三人与想象中相差甚远的贺易行,不禁脑袋一时有些呆,这时看着中间葛裙打扮的少妇还抓着男子口中骂个不停,闹不明白的他忍不住轻声问着周边议论纷纷的众人:“不知这里是怎么一回事?”
贺易行身侧的老婆婆率先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眼中一亮,一把抓住贺易行的手腕,惊得他差点没甩开,强行忍住不适,贺易行见老婆婆笑眯眯的凑上来,大声道:“好俊朗的小伙子,打哪儿来的?可是来看明月会的?还有好几日头呢,住处可找下啦?若是没有合适的住处倒不如住到我冯婆婆家来,你随便给些银钱,比住客栈要便宜好些。婆婆家就一个小孙儿,防不到小哥儿什么事儿的。”
贺易行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有些懵:“咦?”
自称冯婆婆的老婆婆笑弯了一双眼,一副得意的模样:“怪不得小哥儿。这几个,是咱这徐州有名的‘不得清闲’一家子。隔三差五总要闹那么一场,家家都知晓的人家户。中间那女子,在家时姓谢,行六,嫁了人也被称作谢六娘,因着她那汉子,是个赘婿。她汉子生的倒也端正,可却是个不思上进。不知道从哪儿摸到徐州来,捡巧了撞上谢六娘招婿,借着脸不错,会说话,进了谢家。本以为是个读书人,却不想才装了个把月就装不下去了,露出了原型来。整日里游手好闲,带着从外面买来的丫头到处散钱。回回叫大家伙儿知晓了通知了谢六娘,每每都是一顿好打。家坊邻居帮着谢六娘抓她不争气的汉子,也就凑着一块儿看着她处理了。这事儿自打两年前起就是咱徐州人尽皆知的了,也就你们外地人偏巧儿遇上了才会问两句。”
“原来如此。”贺易行抬眼看了眼人群正中彪悍教训相公的英气少妇,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锦袍男子,两眼珠不安分到处瞅量还不住抽泣几声的娇丽丫头,若有所思道,“既然经常有这事,怎么刚刚听婆婆的意思是大家回回都还这般兴致勃勃的围来看热闹?”
冯婆婆摆了摆手,嘴角一撇:“还不是她们家闹得,谢女婿使丫头给人赏钱,瞒着他行踪免得被他婆娘抓。这边六娘使银子赏钱给举报了她汉子的人,两处打擂台似的热闹,大家伙儿甭管哪处儿总能得到赏,既有银钱拿,又有热闹看,故而大家也都爱围着他们家。”
“却是这样。”贺易行颔首,“这家人到是家底丰厚,这等撒钱的行为也能如此两年。”
“小哥儿猜着了,”冯婆婆颇有几分神秘兮兮,“六娘死去的爹娘,做米粮商户的,独她一个丫头,什么家当都留给她的。六娘手下有个他爹留下的老人,别的不说,忠心,能干。把老主人留下的店铺打理的有声有色,都不用六娘操心,赚着银子呢,不然她小人家家的,哪敢那般大手大脚撒银子?”
言罢,冯婆婆又凑上前一步,讨好的一笑:“小哥儿说了这么多该渴了吧,六娘她们这说来也没什么热闹,不外乎打一顿闹几句,不如哥儿跟着婆婆去家歇歇脚?自家房子,空屋有着,饭菜也备上,保准给哥儿拾掇的比客栈好,随意给俩小钱,给小孙儿买俩糖串儿吃吃,就好。”
见老人家几次三番说起,贺易行也不太好意思拒绝只得应了,被眉开眼笑的冯婆婆牵着走的时候,他只回头再看了那吵闹不休的三人一眼,垂下眼眸,不再去想了。
老人家住的距离刚刚哪处儿倒也不远,沿着大路顺着挂灯的方向走百来步,左转进了巷子,院子前搭晾着衣裳的就是。
贺易行打量着,此处小院整洁,角落喂养着几只鸭子,正屋旁紧挨着一个耳房,对立而建的是堂间,耳房门槛边,坐着一个约七八岁的小男娃娃,踢踏着双腿,捏着手中竹蜻蜓左右摆弄着。
小娃儿听见院子动静,抬头看见自家阿婆牵着一个背着行囊的陌生男子进来,连忙跳起来,双手一甩扔开竹蜻蜓就一头扎进屋去,只听见冯婆婆推开院门时高声朝里头喊道:“憨儿,来贵客了,泡了茶来!”也未得到回应,遥遥远远的也不知道小娃儿听见了不曾。
冯婆婆松开牵着贺易行的袖子的手,自顾自去收捡衣裳了,嘴中不住念叨:“哥儿别瞧着婆婆这小,地方管够住,我儿子带着媳妇儿远在外头干营生,正屋空着呢,老妇人带着小孙儿住着耳房,贵客您尽管住正房,收拾的妥妥帖帖,保管您满意。”又带着贺易行朝正屋走去,“您瞧着,里面干干净净,才打扫了,被褥也是去年老妇人才做的,新着呢。贵客想吃什么喝什么只管告诉婆婆,婆婆别的不行,做饭还是有一手,总能让哥儿吃到正宗的徐州菜。若有什么跑腿的活儿喊上一声憨儿,我那小孙儿也是能使唤的年纪了,哥儿尽管使唤他就是。”
贺易行自打进了这冯婆婆的院落,就一声不吭,此时闻言,微微一笑道:“看得出冯婆婆您这儿收拾的很用心,贺某先谢过了,”复从衣缘袖口摸出几个铜钱递给冯婆婆,“这有几个小钱,烦请婆婆家小哥替我打些酒来吃。”
冯婆婆收起铜钱笑道:“该的,说来老妇人家也埋了有酒,贵客想吃酒,挖了自家的来吃便是,这几个钱,我使了憨儿去给您买点儿小菜,好给贵客配齐活。”
贺易行见状,道:“可,冯婆婆自行安排就是,贺某先放东西,有事叫您。”
“好嘞好嘞,”冯婆婆欠了一礼,“哥儿先休息着,老妇人去整桌子菜,等饭菜酒水齐备了来请您。”
这时,小小的娃儿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盖碗,跨过对他而言高高的门槛,走到贺易行面前,抿了抿唇,将茶碗朝贺易行递过去:“贵客吃茶。”
听到小孩儿奶声奶气的话,贺易行接过茶碗,轻抿了小口,复放到桌上,道:“多谢小弟弟。”
小孩儿大眼睛盯了贺易行两眼,又盯了被放到贺易行身后桌上的茶碗,瘪了瘪嘴,两步走到冯婆婆面前,拽着冯婆婆围裙往外走。冯婆婆对小孩儿的无礼行为有些不好意思,充满歉意的笑了笑,跨出门槛就揪着小孩儿的耳朵伴着小孩不满的叫唤声,轻声训诫着。
贺易行随意的看了他们背影一眼,抬脚进了内室,将身上被挎着的行囊解下往桌上一扔,人就躺到床上,闭目养神起来。
躺了个把时辰,天转黑时,冯婆婆遣了憨儿来喊贵客吃饭,小孩儿站在内室门口,高声叫起来澜了贺易行。
冯婆婆确实是做的一手好菜,酒也是陈年老酒,一老一少围着他小心伺候,一顿饭吃的贺易行眉开眼笑。
如果不是第二天贺易行醒来,身上被结结实实捆上麻绳的话,他还想再吃一顿来着。